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提升陕西产业竞争力,着力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陕西特色优势产业中资源依托型能源化工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含量低,产业链短,产品品种单一,与其他高技术产业相比,竞争力有待加强。为提升陕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应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能源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增加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技术创新含量;化工产业着力做强;装备制造着力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结合陕西资源优势,科学选择,避免盲目重复与资源浪费,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发展重大战略性创新项目;现代农牧业强调做精做深,将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发展为陕西的支柱产业,助推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夯实陕西产业发展的低碳基础,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从产业低碳化水平的分析来看,陕西支柱产业能源强度均有所下降,特别是高能耗产业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比重均有所下降,但是这些产业的低碳基础仍不容乐观。如能源化工产业的碳排放比重由2002年的近50%上升至2010年的75%。为此,高能耗产业应从低碳战略的高度推进节能减排任务,重点研发能源化工产业的低碳核心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四大产业体系的低碳基础,针对重点产业先行制定低碳发展规划,考虑将单位GDP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加速研究和试行绿色GDP 核算体系。加快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低碳法律法规,加强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联系,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征收碳税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4.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积极营造陕西产业良性发展的泛区域环境。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从产业依存性、产业竞争力、产业低碳发展水平三方面分析,陕西产业的良性发展都不开与周边区域的合作。陕西应积极主动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推进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的合作互利共赢发展。以陕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出发点,分层次,有重点推进三个层级的泛区域经济联系。第一层级:呼包榆延重点开发区和陕甘蒙宁国家能源“金三角”经济区,形成全国能源安全保障区、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深化陕晋豫三省合作,争取建立黄河南三角经济区,成为加强东中西部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的共建区。第二层级:加快构建以西安、重庆、成都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区,培育合作共赢新优势,打造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第三层级:促进“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和地区联系,拓展向西开放的大通道。

参考文献:

[1]Peter Liberman.Trading with the Enemy-Security and Relative Economic Gains [J].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6,21(1).

[2]Dongsheng Zhou,Shaomin Li,David K Tse.The Impact of FDI on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The Case of China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11).

[3]Alan Bevan,Saul Estrin,Klaus Meyer.Foreign Investment Lo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 Economi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13). [4]Akanmatsu K.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Developing Economies,1962,(1).

[5] 赵世洪. 国民产业安全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98(5):1-5.

[6] 于新东. 中国加入WTO后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研究及对策[J]. 学习与探索, 2000(2):4-12.

[7] 王学人, 张立. 产业安全问题制度非均衡成因探讨[J]. 求索, 2005(4):18-20.

[8] 杨公朴, 王玉, 朱舟, 等. 中国汽车产业安全性研究[J]. 财经研究, 2002(1):22-27.

[9] 景玉琴.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学家, 2006(2):70-76.

[10] 许芳, 刘殿国, 邓志勇, 等. 产业安全的生态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生态经济, 2008(4):55-58.

[11]何维达, 何昌. 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安全的初步估算[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2):25-31.

[12]付加锋, 庄贵阳, 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

1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与环境, 2010,20(8):38-43.

[13]冯碧梅.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3):54-58.

[14] 刘英.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安全[J]. 知识经济, 2011(3):71.

[15] 李忠民. 陈向涛.姚宇.基于弹性脱钩的中国减排目标缺口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21(1):57-63.

[16]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 [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 白澎. 中国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32(8):65-76.

[18] 易明, 杨树旺, 宋德勇. 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构[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26(9):119-122.

[19] 佟东. 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产经评论, 2011(6):71-82.

[20] 国家经济论坛组.中国国家安全态势观察与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9-70.

[21] 何维达,宋胜洲.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73.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8)在线全文阅读。

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2500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