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体系
区域产业低碳化水平 区域产业竞争力
区域产业依存性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展必然会为争取更多的碳排放空间而展开激烈竞争。引入低碳化指标将使区域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在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本文的区域产业安全指标体系中未使用外资股权控制率和外资国别集中度指标,原因是这两个属于产业控制力的指标更多的用以评价一国产业整体层面的产业状况,同时这两个指标与对外依存度指标高度相关,为了简化分析,从区域角度评价产业布局的安全指标体系时将其剔除。
(二)构建区域产业布局安全发展评价模型
根据本文分析的区域产业布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如下区域产业布局安全评价模型:(引山西财大学报)
S=αX+βY+γZ (1)
X=∑a i x i
Y=∑b j y j
Z=∑c k z k(i、j、k=1,2,3……)
α+β+γ=1
∑a i=∑b j=∑c k=1 (2)
其中,S为区域产业安全度;X为区域产业依存性评价值;Y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值;Z为区域产业低碳化水平值;α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系数,为专家评估值;x i、y i、z i分别为相应一级指标下的对应二级指标;a i、b i、c i分别为二级指标的权重。将(2)式带入(1)式可得:S=αX+βY+γZ=α∑a i x i +β∑b j y j+γ∑c k z k(3)
=α(x1…x i)
β(y1…y i)
γ(z1…z i)(补充公式)
根据上述模型,结合区域产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就可定量测算出区域整体产业布局安全度。研究表明,产业安全测度属于“半结构性”复杂问题,特别是对于特定区域,影响其产业安全的因素更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有些因素则难以定量分析;在判断各因素对产业安全的影响时,要结合其作用程度赋予不同权重,而权重的确定主要用定性分析方法。通常,产业安全与否并无十分明确的界限,因此评价产业安全状态除定量分析外,必须结合定性研究分析。
四、陕西省产业布局安全评价
(一)陕西省特色产业及布局
所谓特色产业,通常指一国和地区依托本国或本地区资源、交通、区位、技术、管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能够为本国或本地区创造较高价值,具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确立了以高新技术、旅游、国防科技、能源化工、果业、畜牧业六大产业为陕西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同时将装备制造、高技术、能源化工做为产业发展中的三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继续巩固能源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改造提升有色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旅游、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目前陕西已基本形成思路明确的三大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关中地区突出创新,争取建成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型区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有效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陕北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积极推进资源深度转化,以大集团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提升,建设六大产业园区,构建十大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陕南强化循环发展,加快资源勘探步伐,
5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6
增加油气、有色及贵金属等可采储量,依托汉中、安康、商丹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有色、装备、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陕西省产业布局安全评价实证分析(数据说明) 1.产业依存性
(1)资源依存性。陕西省一个新兴资源大省,支柱产业大多都属于依托资源发展的产业,资源对区域产业布局产生明显影响。本文采用人均耕地面积和主要依托资源产业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表2 陕西省1991-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 单位 公顷/人
年份 人均耕地面积
年份 人均耕地面积
年份 人均耕地面积
1991 0.1047 1998 0.0926 2005 0.1108 1992 0.1023 1999 0.1394 2006 0.1097 1993 0.1005 2000 0.1317 2007 0.1092 1994 0.0983 2001 0.1283 2008 0.1089 1995 0.0966 2002 0.1227 2009 0.1087 1996 0.0948 2003 0.1155 2010 0.1084 1997
0.0931
2004
0.1128
资源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人均耕地面积:根据表2计算结果,1991-2010年陕西省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从1991-1998年表现为第一个下降阶段,从1999-2010年表现为第二个下降阶段。其原因主要在于耕地的绝对水平在两阶段呈逐年下降态势,而人口却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1999年耕地总面积有所提升,但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第二个下降阶段。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将影响到现代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现有产业局面状况。
主要依托资源行业产值占第二产业总产值比重:在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中主要依托资源产业包括能源化工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了比较方便也将八大支柱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一同时列出。
表3 陕西省2002-2010年主要依托资源产业占第二产业产值
年份
能源化 工工业
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
有色冶 金工业
装备制 造工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 造业
食品 工业
纺织服 装工业
2002 23.59 2.15 4.14 17.19 5.92 3.77 6.51 2.41 2003 26.48 1.92 5.33 16.32 4.87 3.63 6.45 2.13 2004 28.78 1.80 6.70 16.94 4.25 3.31 6.11 1.82 2005 38.38 1.77 8.92 17.05 3.08 3.03 6.59 1.76 2006 41.10 1.87 8.93 17.53 2.72 2.55 6.48 1.60 2007 40.59 2.09 9.51 19.21 2.53 2.33 7.07 1.31 2008 42.64 2.44 9.62 18.68 2.28 2.05 6.98 1.13 2009 40.04 3.28 9.73 20.78 1.79 2.08 7.76 1.16 2010 41.58 3.32 10.09 20.83 1.81 1.85 7.53 1.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