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28

资料来源:根据2003-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及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

由表13计算结果可知,除有色冶金工业外,陕西省支柱产业平均碳强度从2002年至今呈现出下降态势,说明陕西省近年来产业低碳化水平有所提升,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有一定成效。而从表14结果来看,能源化工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三大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比重从2002年的60%左右升至2010年近90%,说明这三大产业仍是陕西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节能减排仍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的碳排放比重从2002年近50%至2010年变为75.11%,有力说明陕西低碳发展的突破点仍是能源化工业等高能耗产业的低碳化。

表14 2002-2010年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碳排放比重(%)

年份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能源化工工业 装备制造工业 医药制造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冶金工业 2002 0.52 49.37 2.98 0.54 0.76 0.80 7.61 0.87 2003 0.51 47.52 2.43 0.77 0.67 0.69 6.82 0.45 2004 0.36 49.16 1.78 0.63 0.71 0.52 6.05 0.64 2005 0.22 50.80 1.13 0.48 0.75 0.35 5.29 0.82 2006 0.41 61.38 1.62 0.59 0.72 0.35 4.88 1.33 2007 0.17 68.01 1.12 0.54 0.70 0.31 5.89 2.50 2008 0.08 66.03 1.07 0.59 0.68 0.26 6.04 5.67 2009 0.06 69.24 0.90 0.62 0.64 0.24 8.15 0.61 2010

0.05

75.11

1.20

0.23

1.55

0.31

7.76

5.79

资料来源:根据2003-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及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

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 ,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碳生产力从产出角度衡量碳排放,是评价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陕西省支柱产业平均碳生产力如表15所示。

表15 2002-2010年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碳生产力 单位:万元/吨碳

年份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能源化工工业 装备制造工业 医药制造工业 食品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冶金工业 2002 10.39 0.44 5.31 6.47 7.92 2.76 0.26 4.39 2003 9.43 0.55 6.60 4.60 9.39 3.03 0.28 11.64 2004 12.91 0.60 10.44 5.68 8.80 3.81 0.31 10.40 2005 15.21 0.81 16.29 6.85 9.53 5.44 0.36 11.71 2006 8.16 0.83 13.35 5.36 11.09 5.62 0.47 8.29 2007 21.46 0.85 24.46 6.13 14.48 5.99 0.51 5.45 2008 46.51 1.09 29.57 5.86 17.32 7.27 0.68 2.86 2009 50.82 1.00 40.03 5.79 20.80 8.39 0.70 27.63 2010

73.70

1.13

35.55

16.36

9.92

8.13

0.87

3.57

资料来源:根据2003-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及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

根据表15结果可以看出,陕西省支柱产业的碳生产力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碳生产力上升幅度较快,而医药制造工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传统优势产业的碳生产力升幅居中,能源化工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冶金工业的碳生产力升幅较小,且有色冶金工业的碳生产力波动较大。这一结果与表11、表12、表13和表14的分析结果相呼应一致。 (三)陕西省支柱产业安全度综合评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12 根据本文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应用本文构建的区域产业布局安全发展评价模型,充分参照已有研究经验,我们可以对陕西省支柱产业布局安全做出综合评析。首先,对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分别赋予相应的评价值(90、70、50、30、10)。对区域产业依存性、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产业低碳化水平分别赋予相应权重(35、30、35)。其次,对各二级指标赋予权重。在产业依存性中分别赋予资源依存性、交通依存性、产业关联性相应权重(33.33、33.33、33.33);在产业竞争力中分别赋予对外依存度、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相应权重(10、25、25、20、20);在产业低碳化水平中分别赋予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相应权重(50、50)。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陕西省产业的安全度,如表16所示。本文对安全度评价值划分为[85,100]、[65,85]、[45,65]、[25,45]和[0,25]五个区间,将区域产业安全相应界定为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和很不安全五种状态。

表16 陕西省支柱产业安全度

二级指标名称

评价值 权重 一级指标名称 评价值 权重 安全度 状态 资源依存性

70 33.33% 区域产业依存性 63.327 35% 54.66 基本安全

交通依存性

50 33.33% 产业关联性

70 33.33% 对外依存度

50 20.00% 区域产业竞争力 50 30% 产业规模

50 20.00% 产业结构

50 20.00% 比较优势

70 20.00% 区位优势

30 20.00% 能源消费

50 50.00% 区域产业低碳化水平 50 35% 碳排放 50 50.00% 根据表16测算结果,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从定量和定性两大因素分析,综合表明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安全状态为基本安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低碳经济和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的实证分析,将产业低碳化水平测度指标引入产业布局安全评价研究之中,创新性地构建了新兴资源型地区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的基本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安全状态为基本安全。但是在实证分析中仍反映出一些产业布局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如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仍不够强大,高技术产业比重较低;高耗能产业尽管能耗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从能源消费结构和清洁能源比重等方面来看,产业低碳发展仍存在较大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产业低碳化是产业安全和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合理利用陕西产业依存性,优化产业布局。陕西省是新兴资源大省,从其产业依存性分析来看,产业发展对资源、交通的依存性较大,同时特色产业间的关联度也比较明显。目前陕西产业基本格局是,关中地区着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陕北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陕南强化循环发展,加快资源勘探步伐,增加油气、有色及贵金属等可采储量,依托汉中、安康、商丹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有色、装备、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十二五”期间,三大子区域的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与交通相结合,与产业链纵向环节相结合,在不能改变现有产业发展资源依存性和交通依存性的前提下,将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地与资源分布、路网建设、产业集群、产业链建构有机结合起来,使陕西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7)在线全文阅读。

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2500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