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5
12.65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表7计算结果分析,除个别年份外,1991年至今陕西省进出口总额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表明产业布局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入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陕西省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体的关系不断巩固。出口产品主要转向以以重型载货车、石油钻井机械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和以电子和航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由此反映出,装备制造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出口产品己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化。然而从外贸依存度指标来看,整体偏低,表明陕西省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2009年数据为例,全国外贸依存度是70%,广东为155%,陕西为7%,可见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还较非常低。
(2)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是指一类产业的产出规模或经营规模,是工业指标体系之一,它能够反映区域产业的国内竞争力。本文用特色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和主要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两大指标计算。
特色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见表3,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工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从2002年以来逐年增加,三大产业比重合计由2002年的44.92%增加到2010年的72.50%,而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三个传统产业的比重则呈现略微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特色优势产业对陕西省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对陕西经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陕西省特色优势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如表8所示。
表8 2002-2010年陕西省支柱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单元:亿元
年份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能源化工工业 装备制造工业 医药制造业 食品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有色冶金工业 2002 3.07 100.10 19.15 9.42 3.04 1.28 4.72 0.78 2003 3.01 143.11 28.01 6.82 4.51 2.33 5.89 1.55 2004 3.88 161.65 30.03 11.37 6.41 3.46 5.16 6.67 2005 11.13 375.06 82.12 15.19 12.20 9.59 23.55 17.20 2006 14.63 478.57 133.54 14.75 26.33 13.16 29.95 18.78 2007 21.24 710.47 196.18 17.95 31.47 15.80 56.03 36.25 2008 31.80 833.07 287.37 24.17 55.85 25.59 92.42 52.30 2009 81.07 1083.46 365.66 22.43 83.40 26.86 165.42 68.22 2010
100.87
1285.13
452.91
34.09
119.76
40.40
176.66
108.70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表8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从2002年到2010年能源化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2.50倍,装备制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23.02倍,有色冶金工业增加了135.64倍。而其它传统优势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主要产业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为陕西省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通常用霍夫曼系数反映,即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根据霍夫曼的经验观察,随着工业的发展,该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该系数越小,说明工业化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9
程度越高。如表9所示,1991-2010年陕西省的霍夫曼系数均小于1,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该系数小于0.5,说明陕西省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从2003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工业发展和布局对陕西省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表9 1991-2010年陕西省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年份 霍夫曼系数 1991 0.73 1996 0.57 2001 0.53 2006 0.28 1992 0.67 1997 0.62 2002 0.50 2007 0.26 1993 0.55 1998 0.63 2003 0.43 2008 0.24 1994 0.58 1999 0.63 2004 0.38 2009 0.25 1995
0.59
2000
0.54
2005
0.32
2010
0.23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4)比较优势。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来说,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二、三产业则高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越显著。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会表现出逐步缩小的特点,经济的二元结构也随之减弱。
由图4可知,陕西省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一产业最低,第三产业居中,这说明第二产业是陕西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陕西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略低于全国水平,且低于0.5水平,从1999年开始基本维持在0.2水平,说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比较低; 与全国相比,陕西省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且基本上呈现出倒“U”型特征,特别是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加。陕西省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整体看均大于1且呈现出一个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有劳动力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
0.00
0.501.001.502.002.503.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q1q2q3s1s2s3
注:qi 表示全国第i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si 表示陕西省第i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i=1,2,3)
图4 1991-2010年全国及陕西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表10 1991-2010年陕西省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1991 0.39 2.20 1.98 2001 0.24 2.63 1.56 1992 0.34 2.27 2.03 2002 0.23 2.72 1.42 1993 0.35 2.24 1.88 2003 0.22 2.48 1.43 1994 0.33 2.24 1.87 2004 0.24 2.63 1.24 1995 0.35 2.18 1.82 2005 0.23 2.66 1.19 1996 0.35 2.20 1.72 2006 0.21 2.74 1.15 1997 0.32 2.20 1.78 2007 0.22 2.60 1.12 1998 0.31 2.48 1.65 2008 0.23 2.56 1.06 1999 0.27 2.54 1.65 2009 0.23 2.17 1.15 200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