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来源:根据2003-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由表3数据结果所示,能源化工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显著增加趋势,这三大产业对陕西经济的贡献力越来越大,说明其产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的状况明显;另外装备制造业产值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也稳步提升,说明依托资源的产业并未对制造业产生较强的“挤出效应”;其它三类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整体来看,陕西省产业布局相对合理。
(2)交通依存性。交通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陕西这样的西部大省,交通对产业布局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交通依存性可通过路网密度、干线公路比重两大指标反映。
表4 陕西省1991-2010年路网密度 单位:千米/平方千米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路网 密度 0.1860 0.1860 0.1870 0.1930 0.1930 0.1960 0.2000 0.2050 0.2100 0.2140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路网 密度
0.2210
0.2260
0.2430
0.2560
0.2650
0.5510
0.5890
0.6370
0.7000
0.7170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7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表4数据所示,从1991年至今陕西省路网建设力度逐渐加大,特别从西部大开发
战略实施以来,路网密度由2001年的0.221提升至2010年的0.717,为陕西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
表5 1991-2010年陕西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重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比重0.0232 0.0285 0.0289 0.0324 0.0453 0.0491 0.0582 0.0664 0.0812 0.1173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比重0.1195 0.1257 0.1273 0.1304 0.1366 0.0737 0.0728 0.0727 0.0720 0.0775
资料来源:根据1992-2011年《陕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表5计算结果所示,从1991年到2005年,陕西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重持续上升,二级以上干线公路总里程稳步提升,而从2006年开始该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三级公路的里程数大幅增加,增幅超过了二级以上干线公路的增长。总之,包括二级以上干线公路在内的公路建设,适应了陕西省的产业布局。
(3)产业关联性。
所谓产业关联就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而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关联的研究不仅对地区间经济布局的变化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区域内研究产业关联对区域内产业的合理布局也有重要意义。这种技术经济联系通常用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度系数来衡量。本文以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陕西省各主要产业相关指标,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陕西省主要产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主要产业影响力
系数感应度
系数
主要产业影响力
系数
感应度
系数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8490 0.355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9917 2.044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7581 1.498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2764 0.3209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
工业1.0780 0.365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
0.9906 0.1299
化学工业 1.1105 3.3343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
1.2926
2.0254
金属矿采选业0.9361 0.2190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1.0432 2.056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956 1.0533 纺织业 1.0513 0.453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1769 2.122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业
0.7775 0.4154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1.2296 1.947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3233 0.0880
资料来源: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表6计算结果分析,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七个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表明这些产业感应度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之上,说明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这些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之上,对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依据上述分析,结合陕西省近几年来产业布局和发展实际情况,表明了这些产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理论分析与实际发展情况的基本吻合。由于上表以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计算,因此个别产业情况至今已经有较大变化,如陕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接续地,煤炭工业的地位日益提升,但在上述分析中这种重要性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2.产业竞争力
(1)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水平能够反映区域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国际竞争力则是区域内产业布局合理性的一个主要评价方面。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及外贸依存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百度文库
8
度指标进行分析。如表7所示。
表7 1991-2010年陕西省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 单位:亿美元 %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增长率 外贸依存度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增长率 外贸依存度
1991 8.14 40.94 9.25 2001 20.64 -3.53 8.5 1992 11.19 37.52 11.61 2002 22.25 7.79 8.18 1993 14.96 33.71 12.71 2003 27.84 25.10 8.91 1994 16.01 6.99 16.45 2004 36.42 30.85 9.49 1995 17.33 8.29 13.9 2005 45.77 25.66 9.79 1996 17.84 2.93 12.18 2006 53.60 17.12 9.25 1997 17.34 -2.80 10.53 2007 68.88 28.50 9.21 1998 20.51 18.30 11.64 2008 83.29 20.91 8.34 1999 20.08 -2.10 10.44 2009 84.05 0.92 7.03 2000
21.40
6.56
9.82
2010
120.8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低碳背景下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评价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