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66闭,名词解释)P4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6-7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P12-13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
7、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论述,重点。P2~3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
1、明确教学目的 n激发学习动机 n树立行为目标 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 n能力的要求 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心理发展水平 n知识能力水平 n个体差异 n需求差异 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合适的教材 n适当的教法 n理论讲授 n实践环节 n课外练习 n考试要求
5、教学n学生的学习 n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 n教学相长
6、评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8、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举例分析 详见P2。
第二章 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心理发展概念P17(66闭,名词解释)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P23-26
(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简答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 P28
1.--的波动性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 --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 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7-8讲)
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P38-40
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
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
程。它可以通过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2、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不是考试重点,思考重点,重视。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第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第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第三,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第一,学习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第二,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
3、什么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概念:p60非常重要
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4、简答我国的学习分类 概念:P42(3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9-10讲)全是闭卷形式
1、学习动机 P66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2、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3、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简答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强化动机理论)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
4、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66开,论述如何正确指导归因理论分析)(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最新版 方便打印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