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那时剪裁了原来预设的某些内容,而捕捉到了“李月雯放弃优异的比赛成绩主动帮助谢宇”这一生成的新资源,并利用弹性空间给学生讨论“谁才是第一名?”从而生成新目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同学们应互相帮助,当然,我们关注“生成性教育资源”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的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反馈的信息如果不 进行价值引导,他们只是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而已,好毫无价值可言。
如果刚才的案例中,教师不去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第一名该给她?”那么能有多少孩子会关注李月雯,那颗金子般的心,又有多少孩子会意识到淡名利,情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所以,我们不仅更关注生成,还要进行价值引导。
(2)灵活变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顺序,不必生搬硬套地按原计划进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我在执教《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因为里面的特产比较多,我请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的资料,他们也特别卖劲,把萧山的特产名都收罗来了,但是在介绍这个特产的时候,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资料,我在备课时,根本无法预料他们会介绍哪个特产,所以,我就做了充分准备,他们讲到哪我跟到哪,随时调整我自己的教学顺序,这样既把这些特产介绍清楚了,也满足了学生的兴趣。
(三)课后,留点空间给学生——把评价的主权交给学生
过去的评价总是以一纸定优合,其实在思品课中这种评价是不合理的。有些学生试卷上答得很标准,可实际行为上却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早已揣测出出卷人的意图,填上了标准答案,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言行不一的毛病。
新课程标准建议评价要多元化,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也可以相互评价,这样更能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学生参与了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评价者的主体地位,也能使评价者在参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这种主体参与的评价,可以是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对思品课中的要求的思想道德进行评价。
1、孰是孰非,“法庭”还你公平。
我觉得同学们不仅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对平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关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事情也可以进行评价,以前这些事情都是老师干的,对犯错的同学,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严励斥责,大声批评。学生无论服与不服,都得接受。前不久,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让他们自己处理这些事情。我灵机一动,何不成立一个小小的“学生法庭”,让学 生对这些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的小事学着自己处理,并让“受审者”心服、口服。
(1)成立“小法庭”。全班推选出一名审判长,两名律师,五名陪审员,成立“小法庭”。取名为“小少年法庭”。法庭工作人员要求公证、严明,其他同学要积极配合。
(2)“小法庭”运作机制:在每周的班队课中进行,“小法庭”的成员对这几位同学要对当庭审判的事情事先了解清楚。可以询问当事人,也可以请班中的目击者做证人。在审判过程中,当事人也可随时站起来为自己辩护。
在“小少年法庭”成立之后,你还别说,我真的省事多了,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执教《小偷小摸危害大》一课时,讨论到我们周围没有这种小偷小摸的人时,同学们一致把茅头瞄准了丁飞同学,当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就决定把这件事交由“小少年法庭”处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谈谈思品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