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1)多花些功夫,多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在设计预案时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为这些可能反映留出相应的时空。课前多去了解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的话题,然后把学生的需求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进行重组教材,以适应学生。提到这一点,我对上学期听的一堂课《我们这样生活》记忆犹新,执教老师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就是抓住了一个关键的点:把现代生活与远古生活进行比较,突出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至于从哪几方面来比较,执教老师并没有强行规定,而留出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根据学生所提出的话题,再总结出无论是吃、穿、住、行、玩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课上的挺成功,我想他的成功就在于没有用死框框把学生框死,而是留出足够的时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填补。
(2)让设计简单些,让空白多一些。如果参照教学参考书,我们的教案可以写很多,而课堂就会成为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学生的想法和感悟就在这条流水线中随波逐流,一朵朵智慧的火花,一次次闪现的灵感就在这里被熄灭。所以,在设计预案时不必满满当当,而应少一些多余环节,多留出点空白区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机会,把教案设计改为学案设计。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一开头提到的那堂课,如果我不是把教案设计得那么满满当当,有足够的空白区域让学生自由发挥的话,那么那个孩子的眼泪将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填补,也许就是这一滴眼泪可以让其他许多同学都为之感动,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课中,留点空间给学生——邂逅不曾预设的精彩。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学生是怎么了,一二年级时回答问题还算积极,怎么年级越高越“懒”了。的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真的是年龄越大变得越懒了吗?不是的,据我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怕答错,被老师和同学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考虑问题也日渐成熟。因此,他们不愿轻易“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老师总是偏爱那些回答正确的同学,而冷落那些答案错误或有偏差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一个意外问题会打断教师原本流畅的教学顺序,导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是公开课,有可能还会使教师因某个学生的突发性问题而感到尴尬……
新课程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所以我们也应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来我教得怎样,教案展示得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转到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样,他们需要什么,从而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要勇敢地面对课堂突发问题,让课堂生成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也许这样,我们还能邂逅许多不曾预设的精彩呢。
1、创设民主氛围,让课堂成为“出错”的地方。
我们的课堂时常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课堂上师生对垒,气氛压抑紧张,教学活动单调枯燥,了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受到压抑,学生的质疑求异受到限制。新课标的出台为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方向。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那严肃,冷峻的目光,不再担心那冷淡、讥讽的批评。这正印证了有位教育家所说的话:要把课堂作为学生“出错”的地方。
(1)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在课外每个学生都很活跃,互相交流、谈天。由此可见,他们也有交流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多进行些对话、互动,即使完不成预期的任务也无妨,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课堂内容变单调为丰富了,变枯燥为愉悦了,学生也能在参与过程中有发现、有思考、有想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谈谈思品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