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由具有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所致,侵犯骨髓及骨质可产生溶骨性病变,并可合成与分泌大量结构单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占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10%左右 [1]。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2;平均发病年龄约65岁,小于40岁者仅占2%左右。本文对MM的免疫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综述如下。
1 MM免疫学分型及其临床、实验室特点
MM是单克隆的B细胞?浆细胞系恶性活化增殖所致,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分子。每种B淋巴细胞都有其独特的重链基因重排,并仅能表达一种重链及轻链类型,所以MM病人大多出现一种重链及轻链的免疫球蛋白增多,其他重链及轻链免疫球蛋白常正常或减低。根据血清异常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或多克隆型及非分泌型,各型独具特点[2]。
1.1 IgG型
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MM的50%~60%,具有典型的MM的临床特点。起病较其他类型MM缓慢,病程长。多伴低胆固醇血症。在IgG型MM病人,异常IgG型免疫球蛋白恶性增生,正常免疫球蛋白显著减少, 免疫功能降低,因此IgG型MM较其他类型易发生感染。早期多发生肺部感染,晚期尿路感染及败血症比较常见[3],发生高钙血症和淀粉样变性的概率较其他类型MM低。
1.2 IgA型
也较常见,约占MM的15%~20%。临床表现与IgG型相似。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成分出现在α2区带,骨髓中可见火焰细胞,多伴高胆固醇血症,髓外浆细胞瘤较多见。IgA易形成多聚体,血浆黏滞度增高,易出现高黏滞综合征。常合并高钙血症及淀粉样变性,感染不常见[2]。一般认为IgA型MM瘤细胞增殖时间比IgG型MM短,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快,易产生抗药性,疗效及预后较IgG型MM明显为差。
1.3 轻链型
较常见, 仅次于IgG和IgA型,约占15%~20%。瘤细胞只分泌轻链,而不合成相应的重链,轻链的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小于清蛋白,故在血清蛋白电泳上不出现M成分,临床上以血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尿中出现大量本?周蛋白为特征。病人发病年龄较轻,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骨损害均较突出, 大部分病人至临床就诊时已是病程晚期,出现浆细胞白血病的概率明显高于IgG和IgA型[4]。由于IgD型、IgE型MM血清蛋白电泳亦不常出现明显的M成分,易误诊为轻链型,所以对疑为轻链型者应做免疫固定电泳,除外IgD型、IgE型。
1.4 IgD型
1965年由ROWE及FAHEY首次报道,约占2%。病人发病年龄偏小,平均发病年龄55~60岁,略小于MM的平均发病年龄;多为IgD λ型,可占60%;易发生肾功能损害(约为50 %), 生存期短;髓外浸润多见,较易发生浆细胞白血病[4]。由于血清中IgD的正常含量很少, 血清蛋白电泳常不出现明显的M成分,且尿本?周蛋白阳性率高,极易误诊为轻链型MM,需做IgD定量测定以明确诊断。对化疗的敏感程度同其他MM类似,但多数病人缓解期短,易复发及耐药,IgD型MM病人平均生存期要短于其他类型,预后差。
1.5 IgE型
此型罕见,国际上仅有几十例报道。与其他类型相比,IgE型MM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5]。肾功能损害常见,并有肾淀粉样变性的报道,易发生感染,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增快,常伴有贫血,高钙血症少见。IgE型MM血浆总蛋白含量大多数正常甚至降低,球蛋白含量正常或仅轻度增高,这是IgE型MM较为独特的生化特征,所以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测极易造成漏诊。IgE在血液中含量甚微,用实验室手段能检测到异常时,多是疾病晚期,对治疗反应较差,疗效及预后不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学分型及其临床与MRI表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