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科学发展应用的贡献论文(共2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学效果和用户的正确评价是评判微课建设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注重应用和完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13]。不同种类的微课需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科学、准确的评价是促进微课质量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引入微课的部分课程中发现,微课可使学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感兴趣,让学生对一些本来很深奥难懂的问题瞬间变得简单易懂,让学生收获多多,兴趣多多,且很有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且学生一致反映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知识非常的形象和牢固,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将这种教学方式及形式扩展开来,希望更多的课程均应用这种方式,从而使上课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掌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欣慰的,不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投入更多的心血,做出更好的课件,更好的微课,以满足学生更大的需求,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4对微课未来发展的展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发展很快,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颅底外科学、听力言语学、鼻眼相关学等。对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为能更好地适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基本教学要求,教师需对这些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要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教学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解决好理论知识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的关系。在理论教学中提高和改良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临床常见疾病的内容,同时应用一些新颖的教学仪器和新鲜的微课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微课教学,教师需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微课课件,提高教学质量,用微课的可视化及互动性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4]。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在未来可带给学生更加有趣、更加实用的学习形式,所以,要积极发挥微课随时性、可反复学习的优势,学生可通过微课移动学习知识,教师间可通过微课教学互通,教师与学生可通过微课教学互动,很适合当前移动学习时代的知识传播和资源共享,并通过教学反馈完善微课的发展,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第2篇:论旴江医学对中医外科学发展的贡献


  王萍、何晓晖、杨光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330004)


  摘要:旴江医学是中医重要学术流派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医家和著作,其在内外儿妇等临床各科均有较大贡献。本文从几位主要旴江医家的著作入手,重点关注了他们对痈疽疾病病因、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成就,以窥旴江医家在中医外科学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旴江医学学术流派中医外科


  学界公认,中医外科起源于商周,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隋唐骨伤与外科学分道扬镳各自独立发展,至宋元时期中医外科理论与临床技术日渐成熟,重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辨证论治原则开始广泛应用到外科领域[1]。其中,江西旴江流域的医学名家对中医外科理论发展和临床技术体系完善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尤以宋元时期的陈自明、龚居中、龚廷贤等最为突出。


  本文以宋元及后世旴江流域著名医家陈自明《外科精要》和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以及龚廷贤《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万全《万氏秘传外科心法》、邹岳《外科真诠》等存世医著为研究对象,以旴江流域历代医家的外科理论创新和技术、方药等治疗特色的挖掘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整理和系统研究充分证明:宋元时期江西旴江流域中医外科临床实践是中医外科学理论成熟与完善的实践基础之一,旴江流域历代中医外科著书立说、名家辈出是中医外科理论体系成熟的显著标志,旴江医学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影响。


  明言“毒”是痈疽的重要病因


  陈自明(1190-1272年,江西临川人)《外科精要》一书对于痈疽的发病原因,认为除了外在病因,内在火热之外,“毒”更能说明痈疽产生的原因。其根据有三:其一,痈疽多生于膏粱之人。此类人多食荤腥,多服用补药,热毒之气熏蒸五脏六腑,致血败肉腐,化脓生痈。其二,古人所用宣热拔毒药物,虽没有直言病因为毒,但其用药之意自明。其三,华佗《中藏经》所言是毒,“夫痈疽疮肿之作者,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


  然而从陈氏对于背疽的病因论述中也发现,其虽强调“毒”的作用,也不会拘泥于“毒”。陈氏认为背疽需从五个因素考虑,即天行一,瘦弱气滞二,怒气三,肾气虚四,饮法酒、食炙煿物、服丹药热毒五。其治疗不可只是考虑热毒,上述原因要详细辨识[2]。


  注重诊脉在外科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龚廷贤(1522-1619年,江西金溪人)的《万病回春》主要有几个特点,如四诊以辨脉为先、辨证注重气血为本、治疗重视调理脾胃。其第八卷专论外科病证,与内科等病证类似,在痈疽一处,龚氏开篇即论脉象,通过脉象大致判断痈疽的治法预后。其言:“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脱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代见,必死无疑。”[3]


  明末清初的龚居中(今江西金溪人),著有《外科百效全书》,尽管本书的内容多引述他人,但从本书龚氏的编撰思路来看,其认为首先要把握脉象,然后进行辨证论治[4]。


  丰富了中医外科经络辨证的内容


  邹岳(清,江西南城人),清代外科名医,其洞晓针药,精习经方。其因认为外科书籍卷帙浩繁,真诠隐晦,遂博采外科诸书,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将师授之心法,既效之秘方,可法之医案,于1838年撰成《外科真诠》一书。近代名医秦伯未赞其“分析之细,罗列之富,为外科书籍所仅有;而处处以经验为依归,辅以相当之理论,使学者得收切实效果,尤觉难能而可贵”。《外科真诠》中详经络辨证,含全生医学观念。其书中专载有《经络图注》一论。根据疮疡所生部位判断病变所属经络,进而决定用药。其认为疮疡生于头顶中间,属督脉经之病;生于头项两边,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病;生于面、乳,属足阳明胃经之病;生于耳前后,属足少阳胆经之病;生于肋,属足厥阴肝经之病;生于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络之病;生于足心,属足少阴肾经之病。邹氏用药亦按经络而行,其在书中言:“凡治毒必须按经加引经药,方能奏效。”大概来说,上身之毒常用当归、川芎,忌用白术;下肢之毒用当归不用川芎;头部用藁本;手部用桂枝;胸前用桔梗;腰部用杜仲;小腿用牛膝;耳内用石菖蒲;耳后用柴胡、夏枯草;鼻部用辛夷、桔梗;唇口用栀子、白果;项背用羌活;腰部用独活;肛门用枳壳;颧骨和乳房用蒲公英;有儿吃乳者用漏芦或穿山甲等。另邹氏专设“十二经补泻温凉药品大略”一论,将常用药物按归经等分类,为临证按经络用药提供参考。[5,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外科学发展应用的贡献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外科学发展应用的贡献论文(共2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25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