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莲须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对莲须的本草记载、化学成分、含量测定以及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莲须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目前莲须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不足,药理作用主要为总提取物的活性研究,其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均不明显,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其含量测定也没有明确的指标成分。故后期可对莲须的化学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莲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莲须 化学成分 黄酮 药理活性 固肾涩精 含量测定


  莲须(Nelumbinisstamen)为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收,盖纸晒干或阴干。其味甘、涩,性平,归心、肾经,具固肾涩精之功效,可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1-2]。我国各省区大都有莲存在,但其主要栽培地多位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江苏及两湖地区等地,全国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公顷以上[3]。目前对于植物莲的化学研究主要在于莲子心、荷叶,对与莲须的化学成分研究还不多,仅有陈艳琰等[4]对于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有过研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中对于莲须的含量测定项并无相关成分的规定,主要的药效成分也不明朗。本文就莲须的相关研究作简要概述,以促进莲须后期的研究及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本草沿革及记载

  莲须作为传统中药材,在西周时期《诗经》中莲称为“菡萏”,《尔雅》中曰“芙蕖”,晋《古今注》中曰“芙蓉”,而莲在本草中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归于水果类,载为“莲藕”[5]。莲须最早载于宋代(公元1253年)严用和所撰的《济生方》,用以治疗遗精[6]。

  莲须具有清心、益肾、涩精、止血之功效。可治疗梦遗滑泄,吐、衄、崩、带,泻痢等症[1]。古籍中对其应用的记载多为固肾涩精方面作用,如《本草经疏》:“莲蕊须《本经》不收,而古方固真补益方中,往往用之。详其主治,乃是足少阴经药,亦能通手少阴经,能清心,入肾固精气,乌须发,止吐血,疗滑泄,治梦遗精滑最良[7]。”《本经逢原》:“莲须,清心通肾,以其味涩,故为固涩精气之要药[8]。”《本草求真》:“莲须,甘温而涩,功与莲子略同。但涩性居多,不似龙骨寒涩,有收阴、定魂安魄之妙;牡蛎咸涩微寒,兼有化坚解热之功;金樱徒有阻涩之力,而无清心通肾之理尔[9]。”《本草纲目》:“清心通肾,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益血,止血崩、吐血[5]。”《本草通玄》:“治男子肾泄,女子崩带[10]。”

  2 化学成分

  从90年代初开始对莲须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共16个化合物,检测到4个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检测其挥发油,发现挥发油中含有44种化学成分。

  陈艳琰等[4]采用95%乙醇对莲须进行提取后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癸醇、二十四烷酸、棕榈酸、环阿尔廷醇、环阿尔屯烷-23-烯-3β,25-二醇、金色酰胺醇酯、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酸、山萘酚、山萘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16个化合物。荆瑞俊等[11]采检测发现莲须中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4种有效成分。冯峰等[12]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莲须挥发油后利用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从莲须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的89.98%,主要为脂肪酸萜烯烷烃类成分,其中脂肪酸(棕榈酸为主)含量最高,其次为萜烯类化合物。此外,周荣汉等[13]主编的《植物化学分类学》记载了莲须中含有生物碱,但从未有研究者分离或检测到生物碱。

  3 理化分析

  在目前莲须的理化分析中均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等几种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指标成分,其中槲皮素和山萘酚为最常用指标。

  荆瑞俊等[11]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法(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for ultraviolet detection,CZE-UV)测定中药莲须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异槲皮苷4种化学成分。4种物质在离子浓度为40 mmol/LNa2B4O7的缓冲溶液(p H 9.0),分离电压为16 k V,波长为254 nm时,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测定。

  孟宪生等[1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采用Shim-pack CLC-ODC色谱柱(岛津反相C18柱);以甲醇∶0.025 mol/L磷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70 nm。测定组分槲皮素、山萘酚与其他组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97%。此方法为控制中药莲须的内在质量提供了新的测定指标和方法。

  马银海等[15]研究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用9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用Waters 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安捷仑ZORBAX Stable Bound(4.6 mm×50 mm,3.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0.2%磷酸:甲醇(体积比50∶50)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在1.5 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8%~102%,RSD为0.87%~1.22%,比常规液相色谱法缩短了80%的分析时间。该方法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莲须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测定的方法。

  李彦博等[16]采用Phenomenex-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在350 nm处对莲须中的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木犀草素在0.204~2.04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0.82%(n=6)。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陈建忠等[17]用25%的盐酸∶甲醇溶液(1∶4)水解提取莲须样品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水解液中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在流动相为甲醇∶0.0125%磷酸溶液(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的条件下等度洗脱,测定其水解苷元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发现不同来源的莲须样品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酸水解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莲须药材中槲皮素和山萘酚含量的测定,而15批不同来源莲须的含量测定结果为进一步修订莲须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莲须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在线全文阅读。

莲须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21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