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医导引术的修身修心观
专业特性影响着医学生对身体的觉知,从所学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都倾向于将人体分门别类地介绍为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尤其在认识人体时多通过图片、影像、标本,通过借助外物认知而不是直接感知身体;对身体的认知更多地从印证疾病的角度,引发学生对人体零散、冰冷、恐惧的认知,更严重者甚至患有躯体症状障碍或疾病焦虑障碍[2]。中医导引术强调修身即修心,修心即修身,身体的感知和形象影响着心理的平衡和谐。具身认知也强调身体与认知是一体的,身体的状态塑造认知,身体提供了认知的内容,身体、认知、环境是一体的。身体不单塑造认知,也对情绪有着重要影响,在Strack的实验中,被试被告知是一个工效学实验,让被试保持两种姿态,一种是正常的工作姿态,腰背挺直,抬头挺胸等;一种是人类环境改造姿势:低头、耸肩等。被试根据实验者的要求完成一项复杂任务,任务完成后,被试被告知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要求被试简述听到好消息后的自豪程度。结果表明,正常工作姿势的被试较后者更能够体会更多的自豪感[5]。身体的姿态步法会影响人们对事件评价的好坏,进而形成不同的情绪体验,影响其适应情况。
2.2 中医导引术的身体调节功能
2.2.1改善身体状况:
医学生长期面临学业压力,课程多、程度深、掌握困难等实际学业困惑;久坐不动也导致学生出现体虚、畏寒、劳神等表现;寝室集体生活容易引发个体适应不良,不少同学在临床诊断上表现出疑病、敏感等身体症状。中医导引术重视呼吸吐纳,运用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从身体层面带来放松和释放。相关研究表明,中医导引术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对失眠也有一定疗效,尤其在高血压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长期的中医导引术训练使身体得以舒展,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增强体质、延年益年[6]。
2.2.2塑造新的身体观:
通过练习分享传播中医导引术,医学生身体力行的印证中医智慧,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指导下再次认识身体。身体首先是自己的身体,在一呼一吸、动静步法之间都可以全方位的体知身体,身体是温暖的、可感知的、鲜活的,这与西方正念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7]。身体不再是一个外在的、冰冷的认知容器,身体就是人们的认知,或者身体即自身,身体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照顾好身体就是照顾好自身。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具有知觉,身体不可被当作可被还原的客体。”此外身体可以与环境、他人进行交流,在练习中医导引术时修正自己的身体姿态,与他人进行沟通联系,通过导气吐纳,从而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中医导引术对学业适应的调节功能
2.3.1巩固专业思想:
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少专业整体思维和大局眼光,同时课程多、任务重、节奏紧、竞争大,容易造成不良的学习体验,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适应。中医导引术是养生体术,更是中医传统文化的结晶,对培养专业自信进而树立文化自信有着较强的意义。《景岳全书》曰:“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故其在外,则六气之侵;在内则有九气之乱,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寒为热,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止一气字足以尽之。”练习中医导引术可以有效舒缓医学生的身心,身心体验更加积极后,反向作用于专业教育,增强自身专业的优越感。其次,中医导引术的练习从文化自信层面增强医学生的专业信心。中医导引术历史悠久,其中五禽戏是东汉末年华佗所创,历经千年的洗涤愈加灿烂辉煌,医学生通过了解导引术进而领悟中医文化,体会中医人千年的探索历程,深度挖掘中医治病救人的精神,医术不单是理法方药,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医乃仁术,拓宽专业的深度不单将医学当作专业而是仁医仁术,更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在亲身实践中医智慧的过程中建立中医文化自信,在推动中医养生养心的文化进程中重塑专业责任感。
2.3.2树立实践意识:
医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临床锻炼机会少,造成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缺乏实践机会,不能深入体会中医魅力。中医导引术的练习和推广活动,让学生成为中医药事业的实践者和推广者,让其在实践中真切领悟中医智慧。深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体会普通人的生、老、病、患,加深对专业的深度认同,同时树立临床实践思维,只有在广阔的社会医药实践中才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短板,查找自身理论和技术的不足,树立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深刻认知中医的观念,打通学校和社会的壁垒,逐步建立起社会认知、社会责任和社会意识,使自己能学习善实践,勤钻研重临床。
2.4 中医导引术的社交调节功能
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适应情况与诸多因素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医学生心理适应前2位的因素是学习和人际关系。医学生从高中迈入大学群居生活,面临着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寝室的空间资源有限,学生间存在着作息不协调的情况,同时学生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临的学业压力重负担大,渴望同伴的支持和理解,但现实情况是同伴的支持水平和支持效果不佳。研究表明,医学生人际关系轻度困扰者占调查人数的37.7%,而寝室人际关系冲突和矛盾日益严重,不良事件时有发生[8]。
在练习中医导引术的进程中,构建医学生特有的人际交互模式,重塑人际关系。通过师承引导、小组分享、推广活动让学生体知彼此的情绪情感,在互助合作中收获成长和支持。同时中医导引术开启“心理安全区”,在彼此重叠交往的空间中放松和舒缓身体,带来彼此关系的亲近和熟悉。根据具身认知的视角,身、心、环境有机统一,情绪体验是在身体和环境互动中影响建构,整个过程离不开身体的参与和感知。大量学者证实了以身体属性为基础的感知运动、情绪和意志行为的具身效应。身体的基本感知运动经验会改变个体认知的结果,同时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而身体的触觉经验会改变个体对他人的喜爱度,引发并增加个体的顺从行为。身体接触会提高被接触者对接触者的喜爱度,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9]。
在导引术的实践推广中,身体的相互配合、模仿、接触会打破平时的刻板影响,破除人际坚冰,在互动中体验正性情绪,形成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为建立积极互动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对同伴的安全印象,也创造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空间,同学们可在其中及时化解生活中的摩擦,积极沟通,形成良性的人际互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医导引术对医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