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在“一人一方”,在“方”不在药。黄连素、黄连或葛根芩连汤都可以治疗腹泻,黄连素是从黄连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治疗腹泻效果也很好,但从严格意义来说运用黄连素来治疗腹泻并不属于中医的范畴,使用它的指导思想是西医的方法论,体现的是某种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有腹泻症状即可使用黄连素,治疗可重复性高。而按照中医理论,中药黄连之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之治则只适用于湿热泄泻,其治疗用药过程应通过运用辨证论治,明确患者腹泻证型属于湿热泄泻,然后相应使用黄连或葛根芩连汤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疗效,反之,如患者证型为脾虚、肾虚或肝郁泄泻,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必然效果不理想。
3注重临床疗效的结合
按照现代药理学理论,很多中药被证实具有确切的治疗疾病的作用,如干蟾皮抗消化道肿瘤,黄连降血糖,天麻、钩藤、罗布麻降压,红曲降脂等,部分医生在加减用药时喜欢直接按照西医病名选用有相关药理治疗作用的中药。治外感热病取板蓝根、黄芩的抗病毒作用来治疗,甚至一见感冒、感染、炎症之类的西医疾病,就把西医的这些“炎症”“感染”等同于中医的热毒,中药治以清热解毒,大剂量使用银花、板蓝根、黄芩、大青叶、蒲公英之属。这种中西医“对号入座”,不分寒热虚实而用药,背离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影响中医疗效。
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应注重临床疗效的有机结合。任何一种医疗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都不是“包治百病”的,关键是要扬长避短。
3.1“早病”中医为主
按照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可大体将疾病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中医的特长是在疾病早中期的治疗,包括“治未病”,以功能性疾病为主。通常说的生病是指器质性疾病,就是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影响了生理功能。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亚健康状态”人群越来越多,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正常,无器质性病变,但又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如无法纳入疾病状态的咽部不适感、乏力、焦虑烦躁、精力不足等,西医难以找到器质性的病因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防治亚健康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准,对亚健康患者,中医认为其已出现气血阴阳失衡的情况,辨别其病因,有的是不合理的生活起居,有的是饮食习惯偏颇,有的是不健康的精神心理状态等,在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对应的生活、饮食、心理指导的同时,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及中医证候把握亚健康,对其进行认识、分类,通过病患的证候表现可辨识为中医的某些“证”,如肝气郁结、瘀血内阻、气血亏虚、湿热内蕴等,从而具体处方用药论治亚健康人群,达到调整患者的亚健康状态的目的[13-14]。
3.2“中病”中西医并行
在疾病中期,即出现器质性病变时,中西医都可治病,但中西医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上各有自身的优势,应找准中西医各自的“位置”,“辨证”灵活使用两者。例如细菌感染性疾病,西医抗菌药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很多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西医的抗病毒药往往疗效欠佳,中医辨证论治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综合证候表现进行经验性辨证治疗,在较大程度上起到治疗作用,包括2003年的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西医诊断为冠状病毒感染,使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效果不佳。笔者所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团队,从温病学角度来分析疫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中医学湿疫的范畴,按卫气营血辨证,制订了中医药清解法为主的临床综合方案,治疗70例患者全部痊愈,后期随访均无后遗症,提示SARS早期应用清解中药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与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高[15]。
另外,针对同一病患,可分别发挥中医、西医的特长,用西医则贯彻西医思路,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明确患者致病因子,予以针对性治疗。用中医就执中医思维,按照整体观念、三因制宜及辨证论治的原则处方用药,“一人一方”。譬如肿瘤化疗的患者,西医的化疗药物虽然把肿瘤细胞杀死了,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产生伤害和影响,出现很多化疗反应或免疫力低下等。此时可以运用中医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从宏观的角度、气血阴阳、虚实寒热的角度来调理患者身体,调和阴阳,从而达到共同治愈疾病的效果。
3.3“晚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至于疾病晚期或者终末期,往往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中医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如休克病患急救时首选还是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中药针剂可辨证酌情配合使用,单靠中药汤剂想要“妙手回春”可能性不大;心跳呼吸停止时必然以心脏胸外按压及人工通气抢救为主,不做心肺复苏而另寻针刺或灸法治疗是不可取的。
4结语
中医、西医很难在理论体系的水平上互相渗透,中西医两套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杂糅结合效果堪忧,运用西医思路及方法解释和研究中医的方向可能导致无法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及特色。医者应秉持以中医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与运用中医,避免现代中医陷入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怪圈”,中西医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争取两者在临床疗效上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共同治病救人的最佳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从疗效结合的角度谈中西医结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