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治疗的3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2例患者分为逆行输尿管软镜组(n=16)与常规对照组(n=16),后者采用常规手术疗法,前者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率、术后发热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逆行输尿管软镜组均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孤立肾肾结石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速度快,创伤小,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孤立肾肾结石;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9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9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53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在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下,孤立肾肾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孤立肾肾结石非常特殊,该种结石一直都是泌尿外科的难题,如果采用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其通道较粗,很容易损伤患者尿道,出现漏尿、出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该种治疗方式逐步被逆行输尿管软镜狄激光取代,配合采用输尿管镜,可以有效保障手术安全性[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于收治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成效理想,现将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治疗的32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72岁,平均(49.8±6.2)岁,在结石类型上,肾盂结石8例、铸型结石14例、多发肾结石数10例,在本组患者中,13例存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史,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尿少、腰腹部疼痛。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2例患者分为逆行输尿管软镜组(n=16)与常规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2 治疗方式
1.2.1 常规对照组 在手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肾功能、彩超以及泌尿系统CT检查,了解患者结石情况,对于常规对照组,患者选择截石位,采用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在输卵管镜或者膀胱镜辅助下在患侧置入输尿管导管,后改为俯卧位,穿刺点选择肩胛线与第11肋间液后线位置,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应用狄激光冲击波碎石系统,术后进行常规置管。
1.2.2 逆行输尿管软镜组 在手术开始前,遵医嘱为患者应用2~3 d的抗生素,本组患者均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术,在术前两周,将D-J管置于膀胱镜下,麻醉方式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法,患者采用截石位,将术前置入的D-J管去除,利用输尿管硬镜置入导丝,沿导丝设置软镜通道鞘,将输尿管软镜置入外鞘中,向肾盂进镜,查看患者肾脏情况,直到找到结石位置,在结石找到之后,置入200 μm光纤,调整好碎石能量,以0.8~1.0 J为宜,将频率调整为15~20 Hz,调整好光纤的位置和方向,准备好后即可开展碎石,采取合理的措施将结石碎为粉末,在手术结束后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残留,之后进行常规置管,术后次日进行复查。对本组患者,在治疗3~4周之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在4~6周后进行复查[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逆行输尿管软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3.8±9.1)min,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之中,7例在手术结束后的1周内,血BUN降为5.7~8.2 mmol/L,血Cr降低到70~166 μmol/L,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肾功能都逐渐趋于稳定。在手术结束后的2~3 d,复查患者的KUB,复查结果显示,14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清除率为87.5%,在2例残留患者之中,1例结石移动到输尿管上端,采用ESWL碎石术治疗成功,1例结石才肾下盏中残留,没有进行下一步处理,其他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在术后4~6周后,拔除D-J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逆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效果观察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