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从疗效结合的角度谈中西医结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西医源于西方自然科学,中医理论源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两者难以互相解释及印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西医注重微观、单病因和治疗可重复性,中医的特点是宏观视角、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一人一方”。中医、西医的理论来源不一及诊疗的方法论不同,是中西医很难在理论体系的层次进行渗透结合的主因,中西医结合应注重临床疗效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中医;西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作者简介:纪晓栋,朱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405)


  现代中医研究有一种“趋势”,诊断出某个西医病名,对应使用某一两个方剂来治疗,如高血压,一律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认为这样才能证明该方剂治疗高血压的可重复性;另一种流行的研究中医的方法是,提取中药的某些化学成分来治病,试图用化学成分替代中药或者方剂的作用。这些使用西医思维来研究中医的思路可能会丢弃中医的“精髓”。中医、西医很难在理论体系的层次结合,其原因主要与中医、西医的理论源头不一及各自不同的方法论有关。


  1中医、西医的理论根源不一


  西医源于西方自然科学,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解剖、病理生理、微生物学等基础上。重视局部与微观观察,方法上注重直观分解、实验验证、技术使用和定量分析,具有确定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1]。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理论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周易》的哲学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周易》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了知万物之情状,构造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结构模型[2],《黄帝内经》描述的医学体系,与天文、地理、气象、物象、文化、哲学、心理等理论密切相关,提倡“天人合一”,通过对天地自然万物现象的长期观察,对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改变的长期体验,推天道以明人事类比而得出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及诊断、治疗方法[3-4]。


  中医、西医理论根源属于不同的认识自然、总结自然界各种规律的理论体系,决定了中西医的理论有很大差异,难以互相解释及印证。例如中医的经络学说一直没有得到自然科学的“印证”,通过解剖及各种仪器检测均证实不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古籍《尚书》[5]既载有中医理论根源之一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这五种特性解释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相生相克的相互关系,五行同样无法用自然科学解释,跟化学元素不能一一对应,甚至根本找不到重合点。


  2中医、西医诊疗的方法论不一


  2.1微观与宏观


  西医偏向于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疾病的规律及治疗方法。西医注重微观的研究方向,有两个弊端:一是用静止的科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动态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二是人体与环境发生分离,凡事都在人体内找原因,将视角和努力只集中到人身上,忽略了人与自然、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赢的[6]。微观的视角“看”的主要是“病”本身,而容易忽略了病是生在“人”身上。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研究的重点是患病的“人”,从宏观角度把握疾病规律,讲究“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认为性别、年龄、体质、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于人体健康均有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也讲究通过辨证寻找到病因,但不同于西医微观的“致病因子”,中医病因是宏观视角,即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心理状态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偏颇均会成为病因之一。中医基于宏观角度的疾病分类系统的优势在于,它以临床证候来研究疾病,虽然证候看来是一些症状,却与中医治法建立了良好的对应,临床上找准了证型,相应的治法就确立了[7-8]。


  2.2单病因与整体观念


  西医习惯用单病因、单因素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及其对应的诊治,把医学研究的触角只投射到某一因素或机制,不仅脱离了作为整体的个体,容易将人与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分开来,在精神性疾病、心因性、功能性疾病方面方法不多[1]。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强调人体与自然界、时令气候、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


  例如西医认为消化道溃疡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予以规范的抗菌治疗后,仍有部分病患疗效不好,容易复发,西医将之归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情况的发生。然而,消化道溃疡发生发展仅仅用一个幽门螺旋杆菌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吗?针对这一类病患,在中医的视角,会从整体观念入手分析病因,详细询问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有无饮食习惯的偏颇?如暴饮暴食,嗜食煎炸辛辣之品、烧烤类食物,酗酒等情况,有无心情抑郁、工作压力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医认为饮食习惯及心理因素对消化道疾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不过这些因素的影响难以量化,西医没有将这些因素作为主要的“致病因子”来治疗。假如一位消化道溃疡患者在治病时继续饮酒,或长期心情抑郁,即使规范抗菌,估计也是收效甚微,故中医在治疗时会先要求患者摒弃不良饮食习惯,辨别心理状态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予积极心理疏导,同时予以辨证论治,临床观察结合中医治疗消化道溃疡比单纯抗菌治疗疗效更佳。


  2.3“千人一方”与“一人一方”


  西医诊断和治疗关键在于找到病因并消除致病因子。感染性疾病,要找出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然后使用针对性的药物去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发现了肿瘤,直接把它切掉或者用化疗、放疗的手段把肿瘤细胞杀灭。西医治疗一个病因对应一个治疗方案或一种药物,并不太重视这名患者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疗的可重复性,即所谓的“千人一方”。


  中医诊疗的精髓是“辨证论治”[9],亦即强调“治疗个体化”。辨证论证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舌脉象)等证候群,其中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信息,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患者体质强弱,邪气盛衰,并结合地理环境、情志因素等的相互影响做综合分析,求得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整体反应的“证”,证同治同,证异则治异,避免千人一方、千人一药的泛化治疗,这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基础[10-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从疗效结合的角度谈中西医结合在线全文阅读。

从疗效结合的角度谈中西医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1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