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运动处方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特殊化及个人化原则;2)超负荷及循序渐进原则;3)持之以恒原则;4)医务监督原则。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如有氧运动、负重锻炼、冲击性运动、渐进性抗阻训练、民族传统健身项目、组合式运动、振动训练等,不同的运动项目均具有一定的成骨效应,这种积极作用与运动项目特点、强度以及运动量密切相关。
3.2.3日照: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能够有效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每晒30分钟太阳可以合成约2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由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中认为:平均每日不少于20分钟日照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秦曦等[2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2h光照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优于1h,且效果最为明显,光照3h及以上对骨质疏松治疗效果与2h无显著差异。
4小结与展望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9]。WTO把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医药卫生事业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从Pornmer于1885年提出骨质疏松症,到1990年丹麦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得到世界公认以来,对骨质疏松症在生理病理、预防、诊治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度的认识,取得了许多肯定的成果。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青年时期峰值骨量的获得多少及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有关,在生命前期能够增加最佳骨峰值的获得,在生命后期降低骨钙流失的速度,对维持老年期骨量具有重要作用[30]。现阶段,钙剂、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已经广泛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如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地诺塞麦(Denosumab)、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等多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未来的几年中可供临床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将不断增加。但许多药物由于存在不良反应、服药时间长、费用昂贵等因素而受到限制,更加有效和更高组织特异性的药物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目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效应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管是组方还是单味中药,不同于西药的单体化合物,中药作为一种复杂成分载体,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多方向、多靶点的。大量基础研究表明中药对于恢复骨重建平衡疗效显著,与西药单向调控机制相比,有些中药治疗调控双向化,调节效应更具优势。中药组方讲究配伍,在单体药物研究的成果上进行合理的配伍对于恢复成、破骨细胞活性平衡意义重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启发、指导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运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意义,但其发展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诊断与疗效标准欠统一,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其次是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难以广泛推广应用。如何采用统一标准、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等先进的方法开发新药,都是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中,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应遵守以下原则:①强调早预防和早治疗;②不过分强调某一种治疗方法而排斥其它防治措施;③制定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疗效、费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重视治疗终点(减少骨折发生率)评价;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应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同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充足的日照、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功也是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第4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吕妍、刘明珠1、张雪莹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地西他滨+盐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DCAG)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DCAG方案化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医症候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22,P=0.0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00,P<0.05)。两组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败血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AG方案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AML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中医症候;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良好作用。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地西他滨;DCAG方案;中药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老年人群中临床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AG)方案被广泛用于治疗老年AML,但由于老年患者对化疗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速度较慢,患者耐受力较差,临床疗效大体让人满意。地西他滨在老年AML治疗中优势明显,但其单药临床有效率效果不明显,联合CAG方案应用可以收到理想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和改善症状等方面凸显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盐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G-CSF(DCAG)方案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对老年AML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吉林省肿瘤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0例,诊断标准依据张之南〔1〕《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其中女23例,男37例;年龄60~80岁,平均(63.83±3.58)岁;法、美、英分型系统(FAB)分型:M242例,M47例,M57例,M6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女12例,男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9.43±4.67)岁;FAB分型:M221例,M43例,M54例,M62例;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1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2~78岁,平均(71.66±5.43)岁;FAB分型:M221例,M44例,M53例,M6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应用DCAG方案:地西他滨30mg/d,静脉滴注,d1~3;G-CSF300μg,皮下注射,第0~13天,白细胞计数>20×109/L时停用;阿柔比星20mg/d,静脉滴注,第1、3、5、7天;阿糖胞苷12.5mg/次,1次/12h,静脉滴注,d1~14。同时给予止吐、碱化、水化治疗,必要时输注成分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DCAG方案联合应用中药,以扶助正气、驱邪解毒为治疗原则,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白术、太子参益气养血,熟地、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锁阳、仙灵脾、补肾健脾,白花蛇舌草、莪术、龙葵、半枝莲、黄药子、山慈姑祛邪解毒,并依据临床表现辩证加减药物,血小板较低或合并出血者加用紫草、小蓟、地榆、茜草、仙鹤草等;出现消化道反应现象加用莱菔子、厚朴、陈皮、砂仁、炒谷芽、茯苓、旋覆花、代赭石、炒麦芽、半夏、木香、焦神曲等;发热患者加用炙鳖甲、银柴胡、黄芩、黄连、青蒿、地骨皮等;出现咳嗽现象加用:桔梗、紫菀、桑白皮、浙贝母、鱼腥草、金荞麦、杏仁、射干等。1剂/d,煎煮400ml药液,分早晚2次口服。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根据患者症状计算症候评分,判定中医治疗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西医结合治疗发展现状及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