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证属肝著之肝胆湿热证。中医认为湿热、疫毒为基本病理变化,而临床中又以湿热蕴结,郁久不解,阻滞肝络,肝脾失调为最主要病理转机。故丙肝病人多见有舌苔黄腻消退缓慢,转氨酶易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等湿热疫毒胶着难解之病象。针对以上病理特点,笔者采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疏肝理气止痛作用的茵栀清肝汤为治疗主方。是方以茵陈、大黄、栀子、虎杖、白花蛇舌草、叶下珠等清热解毒湿热,田基黄、垂盆草、鸡骨草、五味子降酶。已有药理研究表明,该类药既能抑制和清除肝炎病毒,又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再生修复;赤芍、丹参、枳实、白芍、白术疏肝活血理气止痛,软肝散结,促进肝脏微循环和蛋白合成,降解胆红素,抑制肝组织纤维增生。太子参具有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诱生干扰素等作用,诸药配合,则湿热清,疫毒消,气血畅,肝脾调。而苦参素又名氧化苦参碱,是从豆科植物苦参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在大量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肝纤维化和保肝降酶、抗癌、升高白细胞、抗心率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该种联合治疗方案具有类似于现代医学抗病毒、免疫调控、恢复肝功能等综合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治疗显效,患者对目前治疗效果满意,我们还在观察随访中。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06) .
[2]谢尧,范小玲,杨松.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09,(03) .
[3]陈文林,陆坚,李炜,李卓家,吴其恺.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量表分析[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
[4]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4,(04) .
[5]赵长普. 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型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患者78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02) .
[6]刁青蕊,薛博瑜. 中医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概况[J]. 中医学报, 2011,(04)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浅谈苦参素联合茵栀清肝汤治疗肾移植术后继发丙型肝炎的疗效(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