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并选择符合诊断的病例进行治疗实践。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疗效实践证明,以修复受损神经元为主导,加以科学的神经康复和神经调控、锻炼、温泉水疗等综合治疗,能更有效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 综合康复疗法 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 神经修复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人帕金森病患病率男性为1.7%,女性为1.6%。我院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帕金森病(PD)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次报道。该病是一种发生在黑质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变性的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调节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2 综合康复疗法
综合康复疗法(又称3N疗法)是指以神经修复、神经康复及神经调控为主的神经修复疗法。2008年召开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首届年会上,多国专家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诠释和探讨“神经修复学”这一新概念、新领域。在2010年4月召开的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第三届年会上,神经修复学对脑病的治疗作用再次被大会予以肯定,神经修复疗法成为脑病治疗的最新国际标准。
2.1 理论基础——脑可塑性理论
脑可塑性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的现实的能力。脑可塑性理论的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是代偿和功能重组。在代偿和功能重组中,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通过训练和神经刺激,使病灶邻近或对侧组织产生代偿作用,促进损伤神经轴突侧支长芽和突触更新,促进潜伏通路和突触的重新启用,加快被损伤功能的恢复。
2.2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急性期(24小时以内)和早期(3个月以内),一些内部因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自发的恢复,后期(3个月至2年)和晚期(2年以上)则主要靠外界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恢复。其外界影响因素主要有:
2.2.1 药物因素。早期调节卤压,尽早使用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
2.2.2 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心理素质,优美的疗养康复环境,家庭、组织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对中枢神经系统重塑都有重要作用;
2.2.3 功能恢复训练。
在中枢神经系统康复中,无论损伤早期、后期、晚期,功能恢复训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形成的突触的效率,需要反复训练、运用来越高;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恢复有时需系统外的结构重组和代偿,必须要反复训练和学习;③反复大量的刺激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中有重要意义。 2.3 用于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帕金森病体会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