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3 牵引肢体的护理
骨牵引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用75%酒精滴入针眼1~2 滴,2 次/d,观察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并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等,踝套皮牵引者在骨突部位垫棉垫保护,每2 h按摩受压部位。在冬季,牵引肢体保暖。
2.5.2 功能锻炼
在牵引的同时,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功能锻炼,不仅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
2.5.2.1 股四头肌静力功能锻练
方法是在足跟下方放一个小枕头使足跟悬空,尽量伸直膝关节然后收紧大腿肌肉,维持5~10 秒,2 分钟内完成10 次,休息1 分钟后重复,直至患者感到腿部疲劳。
2.5.2.2 踝关节运动
踝部前后左右伸曲活动,防止踝关节僵硬。方法是患者平卧于床上,依靠小腿肌肉,将足部向下压(如脚踩油门动作),然后向上屈,每次2~3 分钟,每小时2~3 次,持续到患者出院。
2.6 手术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收型骨折是不稳定型骨折,需手术治疗,在受伤后3 周以内者,为新鲜的骨折,为减轻疼痛,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术中出血,术前先行牵引治疗5~7 d。
2.6.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经历手术易诱发病变,应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根据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等,补液时注意液体滴速,不可过快,以防止肺水肿发生。
2.6.2 保持正确肢体位及卧姿
术毕回病房,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肢伸直,外展,将骨盆放正平卧于病床上,双下肢用“跨间垫”间隔,两腿保持分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用“丁字”鞋固定。术后早期不宜多翻身。翻身、抬臀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外旋,早期忌直腰抬高运动,以减少对髋关节的承受力。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终身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侧卧位时,健侧卧位,两大腿之间置一外展枕头。做到“六不”,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不下蹲、不坐低凳、不交叉腿、不盘坐。。
2.6.3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为了保持正确体位,防止脱位,一般于术晨留置尿管,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给予0.05%碘伏抹洗会阴2 次/d,引流袋隔日更换1 次,夹尿管1 次/4 h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1500~2000 ml/d,达到自然冲洗膀胱作用,一般3~5 d拔除尿管。 2.6.4 功能锻练
术后当天麻醉未消失,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脚趾、踝关节前屈背伸被动活动、麻醉消失后进行股四头肌主动等长舒缩活动功能锻炼,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机会,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术后第3 天予CPM关节活动器协助患者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先从0°到30°角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1 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日2 次,每次60 min。1 周后指导并协助患者坐在床边,双腿下垂主动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指导患者尽早进行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体力恢复,增强假体周围组织肌力.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到个体化,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而且,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有效,以免造成髋关节脱位。
2.6.5 使用拐杖指导
2 周拆线后指导并协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骨水泥型患者1 个月后可弃拐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患者3 个月后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行走时健肢负重,患肢自然下垂不负重,避免用力屈髋抬起患肢,同时注意保持双拐及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位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