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抗结合:按照抗体说明书,用TBST将抗His标签的抗体稀释2000倍,弃去TBST,将膜放入一个自封袋内加一抗(0.1 ml/cm2膜面积)排出气泡,封口,4℃冰箱过夜。
7)洗膜:弃去一抗,TBST洗3次,每次15 min。
8)二抗结合:按照抗体说明书,用TBST将HRP标记的山羊抗鼠IgG稀释2000倍,弃去TBST,将膜放入一个自封袋内加二抗(0.1 ml/cm2膜面积)排出气泡,37℃恒温箱孵育1小时。
9)洗膜:弃去二抗,TBST洗3次,每次15 min。
10)用吸水纸吸干膜上的水分。
11)显色:按ECL底物化学发光试剂盒说明书配发光检测液,用吸管将配制的发光检测液转移到NC膜上,使其均匀覆盖,室温孵育5分钟。
11)暗室胶片曝光,显影,在胶片上显示目的条带:在暗室中取一张X片置于膜上,合上暗盒(暗盒上下各固定一张合适大小的发光纸,膜上下再各放置一张玻璃纸),曝光,显影,定影,晾干保存。 3.2.7 蛋白表达形式分析
1)取100ml 转化了pET-15b-fimA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诱导菌液于预先称重的离心管中4℃,5500 r/min离心15 min。
*注意*:步骤2~4在4℃下进行。
2)弃去上清,称菌体沉淀的重量,每克(湿重)菌体加入3 ml细胞裂解缓冲液Ⅰ(50 mmol/L Tris-Cl pH 8.0,1 mmol/L EDTA pH 8.0,100 mmol/L NaCl),轻轻旋动或用磨光玻璃棒搅动,使菌体悬起。
3)每克(湿重)菌体加入4 µl 100 mmol/L PMSF,80 µl 10 mg/ml溶菌酶,搅动20 min。
4)每克(湿重)菌体加入4 mg脱氧胆酸钠,继续搅动。
5)悬液37℃放置,不时用玻璃棒搅动,待其变黏时,每克(湿重)菌体加入20 µl 1 mg/ml DNaseⅠ。
6)裂解液室温放置,直至不再黏稠(约30 min)。
7)细胞裂解液4℃高速离心15 min。
8)倾倒去除上清,留置待用,此为上清1,沉淀重悬于9倍体积的4℃细胞裂解缓冲液Ⅱ(50 mmol/L Tris-Cl pH 8.0,10 mmol/L EDTA pH 8.0,100 mmol/L NaCl,0.5%Triton-100)。
9)悬液室温放置5 min。
10)4℃高速离心15 min。
11)倾倒上清,留置待用,此为上清2。沉淀重悬于100 μ1水。
12)各取10 µl上清1、上清2、沉淀,分别与10 µl 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混合,用12%分离胶和5%浓缩胶SDS-PAGE分析靶蛋白的分布。
3.3结果 3.3.1 从E.coli Top10中提取质粒pET15b与pET-15b-fimA
电泳结果示(图3.3),在5500 bp附近和5500 bp~7000 bp之间各有一单一条带,与预期大小5708 bp和6755 bp一致。
图3.3 pET-15b和pET-15b-fimA质粒电泳图
1:pET-15b 2:pET-15b-fimA
M:Marker Ⅳ(从上到下7000,5500,3500,2000,1000,500 bp)
3.3.2 从E.coli BL21(DE3)pLysS中提取质粒pET15b和pET-15b-fimA
电泳结果示(图3.4)在5500 bp附近和5500 bp~7000 bp之间各有一单一条带,与预期大小5708 bp和6755 bp一致。
图3.4 pET-15b和pET-15b-fimA质粒电泳图
1:pET-15b 2:pET-15b-fimA
M:Marker Ⅳ(从上到下7000,5500,3500,2000,1000,500 bp)
3.3.3 重组质粒pET-15b-fimA的诱导表达分析
重组转化菌按前述程序经IPTG诱导表达后,在41 kDa处显示融合表达蛋白条带,而空质粒pET-15b在该处无特异条带(图3.5)。融合表达蛋白大小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对融合蛋白表达量影响较大:当IPTG浓度为2 mmol/L,诱导时间为3 h时蛋白表达量最大;当IPTG浓度为1 mmol/L,诱导时间为1 h时蛋白表达量最小。实验结果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的1044 bp编码基因在E.coli BL21(DE3)pLysS中已初步获得正确表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fim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和纯化((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