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自读课本充实阅读教学内容,增加阅读教学容量。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并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想着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还有一套自读课本。在教学一篇课文前,可先看看在相应的自读课本中,有哪些文本可以与课内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根据课文进行延伸拓展阅读,也就是说,用一篇课文的教学带动三五篇文本的阅读。
2.使用自读课本当重在积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发展大致有三方面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包括知识、经验等)、情感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而阅读也大致可从这几方面对写作进行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然而,忙于升学应试的学生们,离现实生活太远,虽说不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但绝没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能耐。再加之我们的考试命题者均是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成年人,面对他们,学生的那点生活感受终显过于稚嫩。因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间接体验——阅读,便显得尤其难能可贵。自读课本的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它们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可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学生既然不太可能“行万里路”,无法走进生活,那就走进文本去“读万卷书”。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莫深于义。”(白居易)写文章没有“情”,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验、感悟、积累情感,应引导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将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同作者一道喜怒哀乐,引发情感共鸣,丰富情感经历,进而为灿烂的日出而欣喜,为凄美的日落而悸动;能从母亲的眼神中读出关爱,从朋友的笑脸中读出真诚;从小草的萌芽品出生命之强大,从秋天的落叶品出奉献之精神……
当然,语言的积累可千万别忘了。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声有色,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是有灵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去积累优美的词汇、语句和精美的语段、篇章,提高语言素养;去积累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学习名家的文章章法、谋篇布局的构思,为自己奠定写作基础。
3.利用自读课本进行写作训练,完成读与写的有效结合。自读课本就是优秀的范例,可让学生做串词成句、成章的练习,将积累的优美词汇学以致用;可以多仿写,仿好的句子、好的语段、好的篇章;可根据文本内容或进行缩写、扩写,或进行改写、续写;还可以写读后感、评论……
苏东坡总结创作的经验说:“博观而取,厚积而薄发”,这套以学生为本,浓缩了中外名家名篇的自读课本,对学生的写作积累意义非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写作,一定少不了它。自读课本,不可以滞读。
参考资料:
切莫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本” 刘 芬 《教学交流》 2008年第8期
被教学遗忘的语文自读课本 张所帅 现代语文(理论版) 2005年第4期
阅读积累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王明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8年第3期
学会积累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孙正杰 《辽宁教育》 2007年第9期
致同学们 编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 2002年6月
继承传统更新观念追求创新——课标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简介 温立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阅读教学,“自读课本”不可“滞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