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因学施教,三三达标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权利的理性尊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扬弃,是为了切实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收获成长。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普遍遇到的矛盾之一,就是课程教材改革跟上时代先行一步,教法和学法则相对落后,结果充满活力的新教材常在课堂上被陈旧僵化的教法阉割、肢解,课堂上仍然缺乏活力,尤其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空洞、枯燥、乏味,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成为实现“因学施教,三三达标”课题研究的当务之急。我的体会是:
一、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 ,提起北京奥运、恐怖组织`金融危机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思品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 、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生动丰富,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思想比较活跃,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对现实问题比较敏感,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时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时政热点融合在教材内容中。时政事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反映人民最关注的敏感话题。比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食品安全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结合近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与“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教材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共产党。
(2)开展多种丰富的方式。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能结合时事,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课前“一分钟新闻播报”或不定期利用课堂进行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研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挖掘评价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视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为他们交流思想展现才华搭建了平台。
二、巧设激趣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情境的创设又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多种形式:
(1)进行活动性情境的创设。根据所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活动比如“分角色表演”、“模拟法庭”等,让学生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活动中提高、升华。 比如在学习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分角色让学生表演到少数民族家庭做客的情景。表演的学生积极性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2)进行艺术化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运用艺术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如,一首唐诗《游子吟》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会激起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体验;一首《春天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和对改革开放的自豪感;一副生动漫画有助于学生理解把握抽象的政治观点、原理。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也可以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在教学中插放反映沙尘暴情况的课件,可以使学生强烈地体验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运用制作的反映人代会情况及人大代表活动情况的课件,可以更好地体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实践证明,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实践性强。理论联系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本前提。为此,教材内容的呈现要给出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一些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创造较大空间,让学生自由去发挥、去放飞智慧。总之,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围绕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设计一些问题、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
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而采用时事教学、情境创设、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更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师生双方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他们的生命也因此富有朝气和活力,真正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满足“因学施教,三三达标”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巧设情趣 因学施教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