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随着高考中历史主观题的增加,对历史的记忆、归纳、评价、阐述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提高,这 就需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针对把知识传授转为能力培养做了一些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些方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老完中,地处偏僻,生源不足,普遍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而自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直观教具,也可以用各种形式的历史课外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教师抛砖引玉,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有的放矢。
再次,指导学生整理知识即自编学习提纲。教师适当启发点拨和进行必要矫正,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知识归点,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基本史实的掌握是一切能力培养的开始,这就需要把每节所要掌握的内容归纳为几个点。在归纳知识点是要做到“准、简、明”。教师要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从而准确`恰当地归纳内容,使纷繁的知识点简洁明了,再辅之于一些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如在《鸦片战争》一文中,我把知识点归纳为原因(内因`外因)`导火线`经过`结果等要素,通过这些要素使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经过理解为:“中国封建王朝衰败,外国殖民扩张势力上升→走私鸦片→改变贸易逆差→林则徐等实施禁烟→引发鸦片战争。”这样把内容观点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史实的简单概括。
三、思考设问,培养理解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往往是零碎的肤浅的,要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教师必须让学生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要弄清历史史实的原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历史的性质、作用、成败原因、经验教训、评价等。
如《鸦片战争》一课中,在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弄清事件各个环节的内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帮助理解,归纳总结:一是“英国为什么会用鸦片来敲开中国大门”。另一个是“林则徐等进行的禁烟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为何未能挽救失败的结果。”针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联系事件的内因和外因,挖掘该节课文各知识点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史实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第一个问题应该考虑当时国内外因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使英国只有走私鸦片才能改变贸易逆差的地位;第二个问题是从全面的观点来看,林则徐等人虽积极禁烟和抗击外来侵略,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难逃失败的结果。因此说明近代中国的落后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腐朽造成的。这样通过思考,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进而开拓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阐释能力
随着高考逻辑思维考查的加强,历史评价、阐释类的题型增加,而此类型题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关历史评论,历史典籍,历史地图诗歌等材料,补充课文的内容,从中训练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评价能力和阐释能力。如在“美国扩张”一课中,可以利用美国国旗的变化过程,指出美国国旗上的星在独立时是13颗星,20世纪初时是45颗星。1960年时是50颗星,从星数的增加中揭露了美国领土扩张史。
上述只是对关于历史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就如何提高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吸取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填鸭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续探求先进教学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谈历史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历史教学中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