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9-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中国的教育史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者一直贯彻着人格培养精神。“传道”是儒家教育的第一要义,而“道”即“先王之道”,也即与封建道德合拍的言行准则。可以说,儒家学者在开创了中国“语文”的教学体制的同时,即把“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先看一下《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的言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这里,孔子把做人放到了做学问之先,首先强调做人的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到学习文化知识。这说明了培养人格的重要性,说明学习“语文”要以良好的人格作基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历代文献,人生实践,忠心待人,交往守信。这说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格与学习知识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两者应结合起来。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如果让孔子选用人才,他要用先学习礼乐的人。这里,孔子从人才的角度强调了健全的人格对于一个人才的重要性。
从《论语》的这些言论来看,孔子从学生学习的道德基础、学习过程中人格培养与学习知识的关系、人才的品德的重要性三个层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自始至终都强调“德”,即我们所说的健全的人格,弃其糟粕,其精华,还是值得我们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借鉴的。
唐代大儒韩愈,吸收了儒家思想中有关师道问题的精华,并根据当时的形势,结合作者自己的认识,写下了《师说》这篇光耀千古的教育理论著作。他明确提出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三大任务中,“传道”被摆在首要位置,这正符合我上面所说的语文教学中应先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到了当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让我们再参考一下美国劳工部为实施《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而提出的新世纪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阅读、写作计算、听和说的基本技能;掌握思维技巧,能创造性地思考,具有想像力,能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知道如何学习和推理,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责任感、自尊、正直、诚实,拥有自我控制和社交能力。就是说,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该说是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这样,作为培养人才并且具有工具性特点的基础教育学科——语文,便自然地承担着协调各基础学科,用人格精神的培养统一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任。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总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教育理论家杨东平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其直接恶果就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的“咄咄怪事”。因此,教师要借助文学教育,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从而不断完善人格。
一、陶冶学生人格
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渗透性,它重视熏陶渐染式教育。文学是人学。巴金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学尤其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渐染、潜移默化,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味道。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坛颇有影响的情感派教学正是有力的见证。情感教学比较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因素,十分重视情感魅力,提倡以情动人。教师在情感教学中常紧充沛而丰富的思想情感、巧妙的课堂设计、艺术的教学语言,将语文教学巧妙地同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培养人文素养的最佳效益。
二、发展学生个性
完善学生人格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语文教育中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充分发展。因此,在语文教育中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将是完善学生人格所不可缺少的阳光、气候、土壤。
首先,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教师自己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把教案、教参和现成理论搬到课堂)的做法,而应以自己的深切感悟和独特发现为契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
其次,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方式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参与,注重人际互动。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寻找各种信息源,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得到的体验,对他们一生都有积极影响。
再次,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学生对同一作品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肯定他们的合理性,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眼光和生活理想道出自己的理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应让学生用生活来解读课文,用“人本”参详、补充“文本”。
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关于课外内容,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各种艺术及其表现方式的批判性评价,注重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个人体验。
当然,新世纪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学习而且兢兢业业;要想学生有理想,教师必须志存高远。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人格高尚的学生;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学识渊博的学生。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事实上,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风格、为人处世等都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教师的谈吐、举止、风度等等,学生都会模仿。因此,教师要学习并运用更多的人文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大量的日常的社会现实问题,弘扬理性。教师要自觉做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善于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意识和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此感化学生,使教育达到理想效果。如果教师凭借自己的人文素养对所讲文学作品有独特理解与把握,就会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磁场”效应。在这种“磁场”效应下,每个学生都被吸附、浸泡于其中,受到全身心的感染。这样一种感染性,正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陶冶学生人格的通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在线全文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52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