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 要:“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职业学校应主动作为、寻求突破。专业建设积极对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新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探索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校本视角 专业建设 产业结构 对策
专业对接产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尽管职教人都知道:专业必须对接产业、专业结构必须瞄准产业结构、专业升级必须紧跟产业升级。但多少年来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总难达到理想的状态,职校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表象掩盖了职校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专业对接新兴产业的能力很差;传统专业老化;专业设置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
面对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该怎样突破瓶颈,办出专业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呢?这是一个难解的课题。在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及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之前,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主动作为、寻求突破。
一、跟踪产业,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变革。当前中等职教的普教化色彩仍然较为浓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列入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定位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新就业人群中的岗位层次,关系到社会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认可。因此,建议由省教科研中心组牵头重新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中职和高职各个专业方向职业能力的要求,分别设计出适应各自专业方向特点和行业特色的课程标准,将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列为培养的主要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应有针对性地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的宽度;设置和增加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用综合性实训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等。
二、改革创新,探索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实行“平台+模块”,即“大类专业+专业方向”,专业方向采用灵活独立的学习模块,最大可能地对接实际需要。二是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办学体制上,建立地方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职校与企业股份制办学,成立集团理事会。三是大力开展中西部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和需求信息的共享。
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组建“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实施“企业进校、校进企业”工程,逐步形成“招生与招工一体、教室与工场一体、生产与教学一体、师傅与教师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的“五合体”办学新模式,实施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为内容的五“共”合作,切实加强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实行分层教学与学分制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允许学生以专业课学分代替文化课学分,鼓励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三、多元对接,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校本视角下专业对接产业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