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加强师德建设有效性的探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
基于目前教师师德的状况,为了更好地把高校的师德建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我们就应当从多方面入手,着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校的师德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的环境,引导师德建设。环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一种事物能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好的环境烘托出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坏的环境则滋生出一片乌烟瘴气。基于这一点,我们理应高度重视良好的师德建设环境。其一,就应当做好宣传,让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激发教师内在的主动性和热情。其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具体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活动,让教师们寓情于景,寓意于行,让教师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体会师德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二)制定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和体系,激励师德建设。教师道德是一个软性的和内在的,更多带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缺乏一定的形象性和直接性。对于涉及到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良心和公正等问题时,我们无法用一些硬性的指标直接衡量。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师德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教师这个群体在对社会实践生活的体悟中,在人与人直接的交往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因素就是经济关系,集中体现为利益。正如恩格斯所讲的,“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2】所以说,我们进行师德建设就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教师的利益关系,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个体需求,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师德建设的根本抓手。所以,我们就应当在理顺教师利益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师德的考核评价机制。把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诉求与道德实践效果结合起来,把外在的约束和内在的慎独调动起来。以物质激励促进师德提升,反过来,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来提炼对利益的重新审视,从而在利益和师德有机结合中增加教育的现实厚度,这样,师德建设的机制和评价体系也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多方提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促进师德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两者之间关系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提升的效率和质量。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一些老师对学生不管不问,并且对学生有一种排斥情绪。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不能武断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师德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这种现象,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促进师生交流,改进师生关系,就会最终导致一种师德缺失。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不作为”的教师悲哀,更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所以,学校不应当仅仅把师生交流归结为一种教师行为和素质,更应当“有所作为”地为高校教师提供多方资源和平台,让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接触机会,让教师在学生的接触中进行政策性的引导和激励,也教师在此过程中体会一种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在这种价值感中提升的职业道德自觉性。
【注释】
1、《高校师德状况调查表的研究》,《心理科学》2008,3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7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新形势下对加强师德建设有效性的探析(2)在线全文阅读。
新形势下对加强师德建设有效性的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