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
首先,教师一踏进课堂,就要精神焕发、神采飞扬,心中只装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强烈的爱心、以炽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难老泉》、《黄山记》、《雄关赋》、《风景谈》等等,这些散文的语言文字、谋篇布局、构思立意,无处不跳动着强烈的爱国、爱党、爱民之情,教师如能以自己心中的火点燃学生心中的火,以自己满腔的情唤起学生满腔的情,就会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二,运用多维立体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维”即多方面的联系、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多方位、多角度便构成了“立体”。多维立体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对学生就有一种吸引力。比较法、想象联想法、分解组合法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由单一、平面组合而成的立体教学方法。以比较法为例,教学《芙蕖》可与《爱莲说》比较,其相同点,都是写荷花,都是文言文,行文也都很简朴;其不同点,《芙蕖》重在写“形”,而《爱莲说》重在写“神”。李渔写的说明文,他要说明的是荷花的花、实、根、叶给人带来的实际好处,他注重的是莲的外在形态和实用价值。周郭颐借“莲”来发议论,托物喻人,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似写其形,实则表现的是一种内在品格,写其精神。学生在比较中辨明了说明文和散文各自的不同特点。
第三,注重提问艺术,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使每一个问题都具有诱惑力、带有启导性。问题的难易大小得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样教师的提问才能成为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提问时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为了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问就要考虑到差别,提出深浅各异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和正确回答的可能。
第 四,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不一定具有美感,但具有美感的东西一定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生活体验是学生产生审美感受的基点和桥梁。
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想象、联想和补充,使文学作品的形象丰满充实起来,引导学生挖掘美之所在。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美的体现,例如《荷塘月色》的意境美,《绿》的景物形象美,《荷花淀》的自然风光美、人情美、语言美,《项链》的情节曲折美,《雄关赋》的构思立意美等。
第五,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促使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化,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主动。在经常体验成功的欢乐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化,形成持久的兴趣,更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除了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外,主要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质疑、答疑。
经验告诉我们,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是消极的,知识面往往是狭窄的;经常提问题的学生则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具有自觉掌握知识的习惯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会疑、善疑。实践证明,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好、中、差学生互教互学,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匡正谬误,学习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集体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促使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化,不但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激发兴趣 促进发展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