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活”“实”结合才能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从而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并从运用教材要“活”,落实教学目标要“实”、课堂气氛要“活”,教学效果要“实”、对学生评价要“活”,知识梳理要“实”、教学策略要“活”,培养能力要“实”四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活”与“实”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活”“实”结合,才能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课堂,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教材要“活”,落实教学目标要“实”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种资源,因此,教师要在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使教材上的知识“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制订好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顺序,而不是一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
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操作并重,但在很多章节中,我们可以改变教材原有的“先理论、后操作”顺序,变为“先操作、后理论”的顺序来进行。再如,利用网络教室中的屏幕广播功能,学习幻灯片中的动画设置时,可先放几个已设置好的动画,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与好奇心,然后再演示动画设置的具体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充分认识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气氛要“活”,教学效果要“实”
课堂气氛的“活”,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教和学两方面的精神状态,是教师教得“活”和学生学得“活”的统一。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一章中数值计算一节时,采用“精讲一例,小组合作探究,举一反三”的办法来完成。把SUM、MAX、MIN、AVERAGE四个函数合在一起来讲,只讲解演示SUM的使用方法,其它三个函数则由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在Word版面设置教学中,采用 “任务驱动法”。在PowerPoint教学中,采用“组织学生作品比赛法”等等。在学生学得“活”方面,则重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由2名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和2—3名学习能力弱,成绩差的学生组成,成绩好的学生是组长、“小老师”,“结对子”帮扶成绩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通过给别人讲解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同时获得了成就感;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再次学习,达到了解惑的效果,有了收获感,这就促进了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课堂气氛的“活”,要为落实教学效果服务,决不能搞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洞洞的“花架子”。因此,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教学效果的落实,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为“实”而“活”。
三、学生评价要“活”,知识梳理要“实”
素质教育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而不是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因此,在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多引导学生去欣赏分析他们作品的优点,让学生多谈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在线全文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