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
1.在文化源流上具有共通性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诞生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文化源流上分析,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两者都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长征精神打上了深深的中华文化烙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和最高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2]长征集中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团结友善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精神的形成无不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吸取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互助友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长征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时代的思想升华与创新性转化。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根基,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寄托着当代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讲仁爱、崇正义、倡公平、重民本、尚和合、守诚信等价值观念一脉相承,延续和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具体来说,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合、富国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如秦朝商鞅认为“故治国者,其传力也,以富国强民也。”儒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倡导的“天人合一”、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就分别与“富强民主和谐”价值观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深刻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公正观念的认识和不懈追求。[4]而从公民层面的价值观而言,同样吸取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精髓,相关的论述和典故比比皆是。比如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济世安民的价值理念,“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思想传统,孔子“主忠信”的道德观,孟子提倡“与人为善”等都与公民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具体价值准则不谋而合。
2.在价值目标上具有共通性
从现实价值目标上看,长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具有共通性。两者都以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都致力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长征精神孕育和凝练的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远大理想和目标的生动写照,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后来者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不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阶段中国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价值共识,同样以共产主义的实现作为最高理想和目标表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5]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实干才能兴邦,坚持才能成就梦想。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吃菜根、啃树皮,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越挫越勇,坚持斗争不轻言放弃。现时代我们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就要发扬长征精神中不怕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强大力量。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早日圆梦提供精神支撑。
3.在观念特性上具有共通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在弘扬长征精神中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