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让教学更加用心
学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只有在课堂中以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才能够实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真实生动的情景增加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在课程“诚实友爱”这一部分内容中,如何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帮助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优秀少先队员呢?首先,在教导学生成为具有爱心的人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看到老人过马路应当怎么做、发现被遗弃的小动物应当怎么做,这些有趣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情,从内心深处还原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自身的行动中做起,真正做一个具有爱心的好学生。又比如教导学生有孝心,爱戴父母中。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教室。首先带领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提问最想对家长说的话,让学生稍作思考;紧接着将学生家长请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当面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心声。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与认识,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形式,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这样才会让小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避免误入歧途,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涛.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建立[J].亚太教育,2016(17):155.
[2] 蒋夷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79-280.
[3] 王桂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5(25):76-77.
作者:郑杨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采用创新模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价值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