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过渡、伏笔、照应写作教学设计方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过渡”,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2.了解什么是“伏笔”及其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此种技法。 
  3.引导学生了解“照应”的相关知识,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在了解“伏笔”和“照应”的基础上,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法。 
  教学难点: 
  在写作中灵活的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技法。 
  【技法指导】 
  一、过渡 
  文章是以段为构成单位的。一篇文章只有把每个段落连接起来,才能完满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要使各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孤立存在,就要有一个明显的文脉。作文,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做过渡。古人就很重视段与段的过渡衔接。《修辞鉴衡》中说:“看文字须要看他过换处及过接处。”就是说要看段与段之间是否过渡得好。好的文章,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在《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语段—— 
  孔乙己是这样地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话承上启下,议论,概括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他那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紧密地把上下文连贯起来。 
  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可以是一句话或几句话,可以在文中,也可以独立成段。因为要承上启下,一般多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概括性要强。同时,要能起到承接上文,领起下文的作用。为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语句要简洁,不可拖沓、繁冗,否则容易喧宾夺主。 
  二、照应和伏笔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前面写到的,文中或结尾处要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就叫做“照应”。 
  以《白杨礼赞》为例,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点明赞美的对象——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而在结尾的时候,文章又回到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崇敬——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结尾与开头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突出歌颂北方农民、歌颂民族精神的主旨。 
  伏笔是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巧用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也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设置了悬念——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考:“又出了什么事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过渡、伏笔、照应写作教学设计方法在线全文阅读。

过渡、伏笔、照应写作教学设计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209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