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的初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关于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现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语言素养的认知有比较严重的偏差
认知偏差明显体现在维度一的两个反向题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重,主要是语文教师对理性思维重视不够,多从个人感觉出发,简单将“审美素养”与“道德素养”等同于“语言素养”,忽视了许许多多语言素养很高的人在审美素养乃至道德素养方面的严重不足。以中外作家为例,他们的语言素养都很高了,但是奈保尔、胡兰成、塞林格、谷崎润一郎等都是缺乏道德素养的人。实际生活中,人品与文品并非总是一致。
2.语言素养养成的意识与行动不一致
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维度二和维度三的“积累”与“运用”四道题项上。“积累”方面,维度二第三题与维度三第三题严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直接颠覆了“师范”一词,因为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变成自己不读书,但赞成多读书、只要求学生多读书的人。“运用”方面情形略同于积累,也反映了语文教师自身不动笔,却要学生多动笔的现象。
3.不同学段有关语言素养的认知与行为有差距
由于小学三个学段差异较大,有些教师长期在某一个学段教学,从而形成学段意识局限。例如维度一第一个题项,一、二年级有9.3%的语文教师对“写作”没有感觉;维度二第一个题项也体现了一、二年级语文教师的特点。
三、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提升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对当前城市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水平的提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理性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检验阅读
由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基本上是文科出身,来自偏重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中文系,长期接触感性作品,严重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于是出现诸多语文教师在追求“个性”“感觉”“浪漫”的同时,缺乏“共性”“科学”“实证”的审辨眼光与研究视野,从而出现调查中近70%的语文教师无法判别“语言水平高,语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高”这样的逻辑谬误的情况。因此,矫正方向是积极引入理性阅读,进行科学研究,将日常阅读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行检核,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二)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动笔
化“观点”“想法”为行动,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读理性的理论书;多动笔,多结合理论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语文教师不是“小资白领”,读书主要不是休闲娱乐;语文教师也不是作家诗人,写作主要不是文学创作。读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专业理论著作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写作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三)走出学段藩篱,放眼成长过程
调查发现,同样是小学教师,不同年级段的教师在语言素养的不同维度上显示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有一部分是长期处于一个年级段所造成。显然,对语言素养的认知、策略与行动不能完全由所教年级段教学内容有无决定。有些教师个人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受所教学段教学内容的局限,因为小学低学段没有整篇的习作教学任务,就忽视自身写作,这是十分要不得的。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于学生培养要着眼于其一生成长,于自我修炼要着眼于一生的丰盈。即使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关注12年完整的基础教育,不能小学不关注初中,初中不关注高中,高中不关注小学。至于小学内部,更应该六年整体一盘棋,而不应该内部再行割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教师语言素养调查与改进建议——以城市小学语文教师为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