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微课程≠课堂教学
微课程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它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的学习。而课堂教学(如图2)是面向全班学生的(只能关注中等生,而“两头”的学生则关注不够),微课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进程和认知习惯使用,如重点、难点部分重复观看或暂停思考或查阅资料后再继续看,容易的部分可以快进或跳跃看,以节省时间;不懂的地方可以回头看,以加深认识和理解,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在线练习题,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好处是每一位学生都完全掌握了知识点才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虽然每个学生花费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俗称“满十分进一”。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没有选择,这样就导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日积月累,差生就这样产生了。因此,微课制作要避免“黑板搬家”,要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6.微课程≠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 · 特 · 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实质是一种教学技能训练过程。它具有以下的教学特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微格教学的实施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
微课程开发建议
一要从课程论视域做好微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注意微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仅仅是关注微课程资源层面的技术性开发指标)。这可能是目前微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微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既然是课程,就应该在相应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策略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要关注专题性与系列化的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为了解决微课程过于“碎片化”(知识体系不完整)和“浅层化”(可视化资源没有深度、浅层阅读)的弊端,必须加快系列化、专题化的微课程体系建设。微视频课程结构是与课程内容容量相关的。如若是容量较小的微型课程(如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等),则可由若干微视频直接构成。此外,若课程内容较为系统化和完整化,微视频课程则可能由多个主题单元构成,或者由多个主题单元和零散微视频组合构成。
三要注重微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微课程由于容量小、主题小、体积小而便于交流和应用,但如果微课程没有统一管理、共享交流,则很难产生一种学习聚集效应。因此,微课程资源汇集平台、管理平台、应用平台、研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可汗学院的4800多节微课,正是有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平台(不仅具有微课管理功能,更具有非常强大的学习功能),才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四要加强微课程应用指导研究。微课程当前被更多地用于“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中(作为一种前置性学习辅导的资源,让学生课前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师生间则进行答疑辅导、对话交流、展示汇报等“知识内化”式的高级思维培养教学活动)。如何确保自主学习和翻转课堂两个阶段的实效性?一是教师要善于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或导学案)来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任务单”还具有监控、检查、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借助于学习单和微课程学习平台,可以让教师对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在第二天课堂交流互动时的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胡铁生.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作品征集活动广受好评[J].信息技术教育,2011(6):21.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21-25.
【6】金陵.从微课程的属性认识微课程[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br0d.html.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教育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