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新课改下拓展学生创造空间的策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08-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改理念,正确面对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深入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指标,我们运用不同策略,拓展学生创造的空间,开展创造教育探究活动。创造教育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是以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校在创造教育教学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信创造无差生的理念
        创造并不神秘,早在上世纪40年代,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陶行知曾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些“德才兼备”和“又红又专”的是人才,那些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特长而与众不同的也是人才,也有创造性。以为创造只是学者、专家教授的专利的理念,是极其错误的。教学中,我们坚信创造无差生的理念,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均等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创造成功的欢乐,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二、以学生为主体,把欢乐留给学生
        在创造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只是个牵风筝线的人,他只在风筝划入误区时,轻轻调整一下风筝的线罢了。如“湖”,教师问:⑴湖面的湖怎么写?(学生回答)⑵你能说一下是怎么记的吗?对大家认为比较简单的字可让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回答。对比较难的字,可让学生自拜师傅。“××生,请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呢?”这样,全体参与,学生自主创造学习,释疑解答,当堂反馈,使每个学生享受了创造学习的乐趣,在心中扬起了创造学习的风帆。
        三、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
        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学习,另一种是创造学习。创造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框框,敢于创新。如二年级教师在教学用“热情”说一句话时,一生说:“妈妈待人很热情”;另一生说:“奶奶待人很热情”;还有一生说:“姐姐待人很热情”。从语法上讲,后面的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对,但他们只是学了前面同学的说法,没有创造性。

这时,老师鼓励学生,让他们换个角度想个说法。学生经过思考,有的说:“阿姨来了,妈妈热情地把她迎进屋”;有的说:“假如你到大田来,热情好客的大田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苹果,让你吃个够”。这样从一字一词做起,鼓励学生创造,从小形成创造习惯。
        四、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创造因素,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指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思维灵活,思路开阔。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中潜在有创造性的地方,提出适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语文学科教学,教师们总结出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提问方法:可以在文章开头,也可以在文章言犹未尽,或文章空白处,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思维,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获取的欲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数学课上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完全把探索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实践、证明,结果学生创造性地得出五六种答案。       五、搭建新的评价体系
        1.课堂中的语言评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谈新课改下拓展学生创造空间的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新课改下拓展学生创造空间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11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