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科学的设计问题的前提下,怎样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达到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将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不同问题教师的理答的方式也不相同。
基础性的问题:此类的问题较简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即可完成,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比如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
理解性的问题:理解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改变交流的形式,能够转述或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展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解释、概括和说明的能力。要回答这些问题,前提是学生必须记忆相关的知识,但是仅有记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文字的能力,还需要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加以思考、重新组织有对概念真正理解了,才能换一种方式表述出分来。教师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讲透,讲清知识点,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去引领学生去思考。如问题日本算不算强国?
分析性的问题:分析层次的问题能促进历史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思维的进行,它往往是探究或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基本的形式。分析层次的问题是要学生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回答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识别逻辑错误,区分事实、观点和假设,得出结论。本课我设计的此类问题较多,这主要是基于本课的类型和课标的要求。这堂课学习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较高的分析、理解难度与较强的故事性并存。对于此类问题教师因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和矛盾处进行设问,巧设疑问,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促进历史概念的形成和历史思维的进行。比如政治方面关于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的举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或伤害谁的利益?
开放性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有些问题只是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感悟即可。由于每个人的学识、阅历不同,感悟到的可能会不一样。作为教师,在设计这类问题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细节、更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如果史实过于简单,加之学生年龄、阅历的局限看过之后很难做出有质量的回答。在本课中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人,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这种情况,将会怎样办?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然后结合自身的学识、阅历,去畅所欲言。为了便于学生回答,我给学生播放了时局图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去了解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设计此类问题的目的,关键不在于以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达到正确答案,而是激发一个学习活动,这个过程不仅成功地构建更为准确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是运用学生自己选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个性化的探索和发现活动去获得的。
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师生问答使整堂课形成不断地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如何去引导学生有效回答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