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但只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乘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到达飞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途中某地下车后步行去飞机场,汽车则从某地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如果甲、乙两班学生步行速度相同,汽车速度是他们步行速度的7倍,那么汽车应在距飞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同时到达飞机场?
【分析与解】 设学生步行时速度为“1”,那么汽车的速度为“7”,有如下示意图.
我们让甲班先乘车,那么当乙班步行至距学校l处,甲班已乘车至距学校7l处.此时甲班下车步行,汽车往回行驶接乙班,汽车、乙班将相遇.
汽车、乙班的距离为7l-l=6l,两者的速度和为7+1=8,所需时间为6l÷8=0.75l,这段时间乙班学生又步行0.75l的路程,所以乙班学生共步行l+0.75l=1.75l后乘车而行.
应要求甲、乙班同时出发、同时到达,且甲、乙两班步行的速度相等,所以甲班也应在步行1.75l路程后达到飞机场,有甲班经过的全程为7l+1.75l=8.75 l,应为全程.
所以有7l=24÷8.75×7=19.2千米,即在距学校19.2千米的地方甲班学生下车步行,此地距飞机场24-19.2=4.8千米.
即汽车应在距飞机场4.8千米的地方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同时到达飞机场.
涉及分数与小数的典型应用题.需要利用整数知识,含有不确定性或与周期性等相关的较为复杂的应用题.
1.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
【分析与解】 方法一:设开始共有x人,两种分法的糖总数不变,有5x+10=4×1.5x-2,解得x=12,所以这些糖共有12×5+10=70块.
方法二:人数增加1.5倍后,每人分4块,相当于原来的人数,每人分1.5×4=6块.
有这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每人分6块少2块,所以开始总人数为(10+2)÷(6-5)=12人,那么共有糖12×5+10=70块.
2.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七分之一;第二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六分之一;第三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五分之一;第四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四分之一;第五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三分之一;第六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二分之一,这时还剩12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猴子所吃桃子的总数是多少?
16,于是还剩下,则第二天吃了7761155114??,则现在还剩下,则第三天吃了??,则现在还剩下,?? ?? ?? 767775772111 所以第六天吃了??,则现在还剩下.
7277112所以最终剩下的桃子,为12只,所以开始共有桃子12÷=84只,前两天共吃了的桃子,即
777 【分析与解】 这堆桃子总数为单位“1”,那么第一天吃了为
2?84?24只. 7
3.甲、乙、丙三堆石子共196块.先从甲堆分给另外两堆,使得后两堆石子数增加一倍;再把乙堆照样分配一次;最后把丙堆也照样分配一次.结果丙堆石子数为甲堆的
5.那么原来三堆石子中,最少的一22堆石子数为多少?
【分析与解】 由题中条件知,甲堆最后的石子数为甲堆第一次分给另外两堆后数的2×2=4倍,那么最后甲堆的石子数为4的倍数;又因为丙堆石子数为甲堆
5,所以甲堆石子数应为22的倍数. 22[4,22]=44,所以甲堆最后的石子数为44的倍数,丙堆最后的石子数为10的倍数.
(1)当甲堆最后的石子数为44时:
此时丙堆为奇数块,而丙堆在乙堆分配后应为甲堆分配后块数的2倍,为偶数块,所以不满足.
(2)当甲堆最后的石子数为88时:
显然满足.
验证甲堆最后的石子数为132时,不满足.
所以在原来的三堆石子中,最少的一堆是丙堆,石子数为27块.
4.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一袋糖,每袋糖不到20粒.如果甲给乙一定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2倍;如果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就是乙的糖粒数的3倍.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糖多少粒?
【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糖的总数应该是3的倍数,还是4的倍数.即为12的倍数,因为两袋糖每袋都不超过20粒,所以总数不超过40粒.于是糖的总数只可能为12、24或36粒.
如果糖的总数为12的奇数倍,那么“乙给甲同样数量的糖后”,甲的糖为12÷(3+1)×3=9的奇数倍.那么在甲给乙两倍“同样的数量糖”后,甲的糖为12÷(2+1)×2=8的奇数倍.
也就是说一个奇数加上一个偶数等于偶数,显然不可能.所以糖的总数不能为12的奇数倍. 那么甲、乙两个小朋友共有的糖只能为12的偶数倍,即为24粒.
5.甲班有42名学生,乙班有48名学生.已知在某次数学考试中按百分制评卷,评卷结果各班的数学总成绩相同,各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并且平均成绩都高于80分.那么甲班的平均成绩比乙班高多少分?
【分析与解】 方法一:因为每班的平均成绩都是整数,且两班的总成绩相等,所以总成绩既是42的倍数,又是48的倍数,所以为[42,48]=336的倍数.
因为乙班的平均成绩高于80分,所以总成绩应高于48×80=3840分. 又因为是按百分制评卷,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不会超过100分,那么总成绩应不高于42×100=4200分.
在3840~4200之间且是336的倍数的数只有4032.所以两个班的总分均为4032分. 那么甲班的平均分为4032÷42=96分,乙班的平均分为4032÷48=84分.
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96-84=12分.
方法二:甲班平均分×42=乙班平均分×48,即甲班平均分×7=乙班平均分×8,因为7、8互质,所以甲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8倍,乙班的平均分为某数的7倍,又因为两个班的平均分均超过80分,不高于100分,所以这个数只能为12.
所以甲班的平均分比乙班的平均分高12×(8-7)=12分.
121,中心区占,朝阳区占,剩余的全37511是远郊区的学生.比赛结果,光明区有去的学生得奖,中心区有的学生得奖,朝阳区有的学生得
16181奖,全部获奖者的号远郊区的学生.那么参赛学生有多少名?获奖学生有多少名?
76.参加迎春杯数学竞赛的人数共有2000多人.其中光明区占
【分析与解】 如下表所示,我们将题中所给的条件列在表格内:
有远郊区参赛的占参赛总数的1-?12119 ??375105111211111,?,????.
324727165651890而光明区、中心区、朝阳区获奖学生数占参赛总数的? 所以有参赛学生数是3、7、5、72、56、90的倍数,即为2520的倍数,而参赛学生总数只有2000多人,所以只能是2520.
光明朝阳区获奖
35+45+28=108人,占获奖总数的1?区、中心区、学生共
166?,所以获奖学生总数为108÷=126. 777即参赛学生有2520名,获奖学生有126名.
7.把100个人分成四队,第一队人数是第二队人数的1倍,是第三队人数的1131倍,那么第四队有多4少个人?
【分析与解】 方法一:由条件知,第二队人数可写成3A,第三队人数可以写成4B,那么第一队人数为4A,也应为5B.
则A:B=5:4,令A=5k,B=4k,有第一、二、三队的人数为20k,15k,16k,三队总数为51k后,且小于100,所以只能是51,那么第四队为100-51=49人.
第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第四队有49人. 方法二:由条件知,第二队人数是第一队的的总人数是第一队的l+
34倍,第三队人数是第一队的倍,所以第一、二、三453451+=倍,所以第一队人数是20的倍数,可能是20,40,60,80,但是当第45201倍,是解法二的突破点. a一队人数是40人时,前三队总人数已是102人,所以第一队为20人,前三队为51人,则第四队为49人.
评注:甲是乙的a倍,那么乙就是甲的
8.一次数学竞赛均是填空题,小明答错的恰是题目总数的数的
1,小亮答错5题,两人都答错的题目占总题41.已知小明、小亮都答对的题目数超过了试题总数的一半,问他们都答对多少题? 6
【分析与解】 由题中条件知,题目总数是小明答错题的4倍,是小明、小亮两人都答错题的6倍,即题目总数是12的倍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五年级奥数解析第11-20讲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