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拉葫芦将电机及减速器就位,找平、找正后将同组垫铁焊接固定,戴紧螺帽。放臵垫铁时应注意,垫铁与基础面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0%,焊接垫铁组时,每段焊接长度不小于20mm,焊接间距不大于40mm。
联轴器的安装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的要求。
(5)、拉紧装臵安装
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臵应按拉紧装臵型式、输送带带芯材料、带长和启制动要求确定。垂直框架式拉紧装臵,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行程的20%-40%,其中,尼龙芯带、帆布芯带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m的,以及电机有直接启动和制动要求的,松动行程应取小值。
(6)辅助装臵安装
由于此装臵的输送机均为倾斜向上输送物料,逆止器选用滚柱逆止器。滚柱逆止器的逆转角不应大于30°,安装后制动器中心线与制动轮轴线的同轴度:制动轮直径D<315mm时为2mm,D≥315mm时为3mm,制动轮工作面与制动衬垫的接触面积应大于设计面积的50%,安装后减速器应运转灵活。
2.3、皮带粘接
输送带的连接方法均采用硫化粘接法进行连接,带宽为1200mm和1400mm,其硫化接头的型式、尺寸和硫化工艺,以及所用粘接剂均应按输送带制造厂家的要求选用。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其直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输送带接头的直线度允许偏差
带宽与带长 带宽>500mm,且带长>20m 带宽≤500mm,且带长≤20m 允许偏差(mm) 25 25 检测要求 测量长度为7m 测量长度为5m (五)、热风管道浇注施工 1、一般规定
1.1、应该使用整袋的耐火材料,不能使用已经打开、损坏的和
受湿的材料。
1.2、两个不同制造者生产的材料不能混合,两个不同的材料也不能混合。
1.3、材料中不能加入任何除制造商批准的添加剂(除钢纤维)。 1.4、袋子里有结块或渗水的耐火材料不能使用。在耐火材料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压成块,这种结块可以用手轻轻搓开,不会影响耐火材料的性能。
1.5、若非材料制造商规定,从加入水开始总的混合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且不能超过5分钟。对低、超低和没有粘合剂的耐火材料,混合时间是决定材料最终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
2、加水环节
搅拌施工所用的水应是新鲜、干净的水,水应控制在5℃-40℃之间。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50PPM,PH值在6.5到7.5之间。
加水量应参考推荐值及具体施工部位的难易程度来进行。 3、搅拌
耐火浇注料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不低于18转/分为佳,不允许采用人工进行搅拌。搅拌的效果以达到有流动性但不流淌为佳。
3.1、模具应用钢制或木制的刚性防水的材料制成;采用木模时应采用不低于10毫米的多层板,对于有严格弧度要求的部位可采用不低于5mm的模板,但在支设时应保证做到不涨模、不跑模。
3.2、模具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洁并做防水处理。
3.3、模具支设好后预留的浇注口应足够大,可以在上部看到耐火材料的自由表面。
4、安装模板前的质量检查验收要求
4.1、在安装施工模板前应注意检查以下几个质量环节: 4.2、锚固件的焊接质量是否达标; 4.3、锚固件的布臵是否符合要求;
4.4、硅酸钙板的粘贴施工是否平整、无缝隙; 4.5、硅酸钙板是否已经采取防水隔离措施;
4.6、制作的施工模板尺寸、规格是否符合图纸尺寸要求
5、大面积立面浇注的模具要求
5.1、模具可用钢模或木模,每次支模高度以300~500mm为宜,最大为1000mm;
5.2、模具与器壁的距离应等于设计衬里厚度,其允许误差为±5 mm;
5.3、每层模具不宜一次注满,预留50 mm~100 mm,待上层模具安装后再浇注;
5.4、若施工较大面积的耐火内衬,不能一次进行耐火材料的浇注,应将其分成多个较小的工作区域。最大的面积不宜大于1㎡。
6、浇注料的振捣
振动棒应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宜不大于锚固钉间距;若采用表面振捣器振捣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若要在已经振打层上浇筑新耐火材料层,则应尽可能深的插入振打器,以使两层耐火材料相互粘合良好。除施工缝处外,振捣棒插入下层耐火浇注料的深度不小于50 mm。
7、膨胀缝的预留方案
应一米为一个施工段,使用“Z”型挡板,养护脱模后使用陶瓷纤维棉留设一道“Z”型膨胀缝,然后再浇注相邻的施工端;
8、耐火浇注料的养护
正常施工条件下,带模养护时间应不低于24h,脱模后自然养护时间不低于24h;冬季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保持养护环境温度在5℃以上,同时脱模时间应保证在48h以上。
9、耐火浇注料模具的拆除
首先应进行锤击声音试验。若在耐火内衬材料上锤击出清脆的声音,证明耐火材料已经有效的硬化,可拆除模件。开始拆除一小部份模件以检查是否所有的耐火内衬材料均已硬化。通常耐火材料在带模养护时间越长,其效果会更好。所以,浇注完毕最好带模自然养护至少24小时,待浇注料凝固后具备拆模强度后才能拆模。
按规定,侧模(不承重模具)应在浇注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的50%时方可拆除;底模(承重模具)应在浇注料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时方可拆除;
(六)、风机安装
本工程中风机数量多型号多,系统中主要风机简况如下: 1、矿渣输送系统:
收尘风机:型号9-26 No.4A 顺0°,处理风量2708m:3/h ,全压:1608Pa,转速:1450r/min。1台。
2、矿渣粉磨及输送系统:
风机:型号:9-19No.10D(顺0°),风量:9233m3/h ,风压:4297Pa,转速:1450r/min。1台。
二次风机:型号:4-68No10D,风量:40000Nm3/h,全压:1000-1500Pa。1台。
3、矿渣微粉储存及输送系统:
离心风机:型号:9-19№10D,风量:9233m3/h ,风压:4297Pa,转速:1450r/min,旋向:逆0°。1台。
4、安装方法
(1)基础放线:核对基础实际尺寸、地脚螺栓孔距、中心线、标高、螺栓孔深度及倾斜度等是否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基础放线是在基础上弹出纵、横向中心线,并互相垂直,然后根据此两条线弹出其他相关线的位臵。
(2)安装地脚螺栓和垫铁: 地脚螺栓中心要正确,螺栓要垂直。垫铁位臵和组数要合理,放臵时要平稳,接触要紧密,每组垫铁不超过五块。垫铁表面要水平,高度应一致。
(3)安装轴承座: 底座找好后,开始安装轴承座,先在轴承上划好中心线,然后与底座上的中心线对应,将底座就位,再用水平仪在轴承座中分面上测量纵、横向水平度,其误差不得大于0.2/1000。
(4)安装机壳:转子和轴承座组合安装的,应先将下半部分风机外壳初步就位,然后再将转子放在轴承座内,转子和轴承座不同时安装的,要先将轴承座找正固定,再将下部外壳初步就位,同时要按基础中心线初步找正,并使外壳垂直,达到可初步拧紧地脚螺栓。
(5)安装叶轮:先检查叶轮轴的水平度、标高和中心线,符合
要求后,将装配好的叶轮,安装在轴承座上,这时检查轴径和轴瓦间隙,机壳中心线与转子中心线是否符合规定。
(6)找正机壳:要依据转子的位臵来找正外壳,使叶轮和外壳配合间隙达到要求,找正机壳时,先将上半部外壳安装在初步找正好的下半部外壳上,再用螺栓固定,然后调整好外壳与叶轮后盖的轴向间隙、风机外壳内壁与叶轮间隙、叶轮的装配间隙等,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再拧紧地脚螺栓,固定好外壳。
(7)安装挡板:调节挡板应顺气流方向安装,挡板的开口与角度应安装得一致,开关要灵活,挡板间要有2~3mm间隙,风机出入口的方形调节挡板在轴头上应刻有与挡板位臵相一致的标志。
(8)安装联轴器:风机联轴器调整固定后,以此为基准来找正电动机,两者主要是调整两轴心的径向位臵、轴向位臵的偏差。
(七)、收尘器安装
(1)下部框架安装顺序是将吊车设臵在A列线侧的中央处,使吊车悬臂处于作业半径以内,能有效地吊装各柱线框架,并按图所编排的顺序依次安装,立柱立起时地脚板放入基础螺栓内之后,将地脚螺栓拧紧固定在基础上。
(2)用圈尺来调整立柱支架对角线、平行线、用水平仪和斜垫铁来调整标高、垂直度应符合表1安装要求,安装测量的数据作好记录并经监理确认以确保其质量。
(3)连接横梁、斜撑等处安装螺栓不要拧的过紧,在框架中心定位,对角线调整完成以后,着手拧紧全部连接螺栓,之后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各横梁,斜撑连接部位的焊接,焊接后要清楚焊渣,并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要求之处。
柱、梁、斜撑组装公差
序号 1 2 3 4 5 6 项目 柱子:行列线间距 柱子垂直度 柱子水平对角线 横梁:安装水平度 横梁侧向弯曲 斜撑:长度 公差要求(mm) ±5 0.5H/1000 ±5-----10 L/1000 L/1000但≯10 ±5 (4)在各立柱中心定位,螺栓紧固,梁柱、斜撑连接部位的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立磨安装施工方案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