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音乐
一、课堂回顾
1.秦汉民间音乐的特征 2.民间音乐包含的内容
3.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刻《乐舞百戏图》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二、文人音乐阐释 1.什么是文人音乐
文人音乐, 指的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创作或参与创作的音乐,并与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共同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和外延。文人音乐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
琴乐:即七弦琴音乐。历代文人对七弱琴音乐的创造和发展,主要表现在琴歌、琴曲、琴论和琴谱等四个方面。
词调音乐:是配合着词而歌唱的一处音乐体裁形式。文人对于词调音乐的贡献主要在于:一是择腔、创调;一是词调音乐的理论研究。 2.文人音乐形成的原因 建安三杰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三、文人音乐之古琴至上 1.嵇康与《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也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 2.蔡文姬与琴歌《胡笳十八拍》
中国乐府名篇,古琴名曲,相传为东汉末年蔡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39种不同的版本,据记载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古琴伴唱。
16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3.阮籍与《酒狂》
《酒狂》,古琴曲。晋代竹林七贤阮籍所作。阮籍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泄发内心积郁。乐曲采用三拍子写成,成功了塑造了一种头重脚轻、步态迷离的醉酒形象。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分十段,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5.《碣石调幽兰》
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倚兰》。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由南朝梁代丘明所传。
17
第九节 乐器、乐律、乐谱,音乐思想
一、课堂回顾
1.文人音乐在民间音乐中的角色 2.嵇康在古代史上的作用 3.蔡文姬出塞与胡笳十八拍 二、秦汉时期的乐器 1.秦乐府钟出土的意义 2. 箜篌的发展历史
1)卧箜篌 2)竖箜篌 3)凤首箜篌 3.琵琶的历史发展轨迹 后汉刘熙《释名》说:
“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 1)弦鼗(秦琵琶) 2)阮咸(汉琵琶)四弦十二柱(相、品) 3)曲项琵琶 四弦,来自波斯 4)五弦琵琶 来自天竺 4.笛与羌笛 二、乐律 1、京房六十律
汉代律学家京房按照三分损益的计算方法,在十二律的基础上继续计算下去,得到六十律,并没有解决黄钟不能还原的根本问题。 2、何承天的新律
由东晋杰出的科学家何承天所创,他是根据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各律的长度比数,将高低八度音之间的总差值(0.1212)依次平均分配到各律之间,使得黄钟最终得以还原。新律已经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 3、荀勖的笛律 1)管口校正
管内空气柱的震动长度要比管的长度长一些,管口校正就是将管口外的空气柱的长度计算在内。 2)笛上三调
18
正声调,相当于现在的fa调式,既清商三调里的平调; 清角调,相当于la调式,既清商三调里的瑟调; 下徵调,相当于do调式,是一种新调。 三、乐谱 声曲折 四、音乐思想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书集中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他在文章中探讨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感情,创作与演奏等问题,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之间的反复辨驳,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这是中国音乐史上“自律”论美学的最早典范。内容主要包括:
1)嵇康认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与人的主观感情没有任何关系;
2)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也是毫无关系的,即所谓“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在上述问题上,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是有其进步意义的。而且他所看到的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如果说《乐记》是中国他律论音乐美学论著的代表,那么《声无哀乐论》则 最具自律论色彩。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19
第十节 隋唐音乐概述
一、课堂回顾
1.秦汉时期的宫廷机构 2.燕乐的演变 二、隋唐历史概述
隋朝(581-618) 唐朝(618-907) 1、社会状况 隋初趋于稳定,至唐社会和谐 2、政治状况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度 3、物质基础 均田制-博大丰厚 4、音乐文化 精彩纷呈 三、隋初的开皇乐议 1、问题
1)、最富生命力的音乐形态是什么音乐? 2)、音乐是否与政治有关系?
2、第二次“礼崩乐坏”与“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实质上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历史大辩论。
四、音乐皇帝唐玄宗
1、长于作曲,才思敏捷 《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雨霖铃》 2、热衷音乐演奏,善吹笛 3、杰出的排练者与指挥家 五、唐代的音乐机构
唐代的音乐机构是为了适应宫廷燕乐高度发展的需要,建立了有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的系统,乐工人数则有数万人。其分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技艺之高超,均属历代之最。
1、太常寺—唐代由政府来管理的音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常卿主管,分八署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乐署”和“鼓吹署”。
1)、大乐署 兼管雅乐和燕乐,并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音乐史讲义(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