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有比较深层的论述。它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它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估嗲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墨家的音乐思想——“非乐”
墨家的结论并非是完全否定音乐,而是认为过度奢靡的使用音乐浪费物力人力,可能使国家灭亡。
3、道家的音乐思想——“大音希声
老子是肯定音乐的,“大音希声”的音乐不是指无声,而是肯定合乎自然、朴素、虚静的音乐,与道家则推崇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合乎一致。 三、曾侯乙墓编钟
1.出土的背景 2.庞大的制作形制3.出土的意义及影响 四、乐器
“八音”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8类。 五、音乐与数学的结晶 ——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
1、三分损益法:中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根据某一标准音的弦长,按照一定的长度比例,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12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率。
2、十二律: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 通过“下生”和“上生”的方法便可得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
11
第六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概述
一、历史背景与社会概况 1、秦皇
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也预示着帝国时代的来临。 政治(大一统);经济;文化思想上;军事上 2、汉武
3、三国两晋南北朝
二、宫廷音乐(两级音乐机构) (一)宫廷雅乐 1、机构 太乐署
秦汉雅乐由奉常(后改名为太常)属下的太乐署掌管。
2、内容 太乐署的主要职责是包括祭祀音乐、宴飨等场合所使用的典礼性音乐。至西汉初期,雅乐分为两种,一种是沿袭前代的乐舞,六代乐舞中,唯《韶》、《武》仅存;二是新创作品。 (二)宫廷俗乐
1、机构 乐府(雅俗共掌,依俗乐为主):
“乐府” 是秦汉至隋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即负责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和乐曲的采集。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2、乐府内容简介 1)《房中祠乐》
12
周代宫廷中有一种乐歌,叫做“房中乐”。其用途有二,一为后妃夫人在后宫中讽诵、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而不用钟磬伴奏,“以时其君子”;二是宾客宴饮之时配以房中之乐。秦代改称为“寿人”,汉代改称为“房中祠乐”。 2)采诗夜诵
诗歌的采集,所用曲谱为“声曲折”(可能是当时记录曲调与歌词的曲谱)。 3)《郊祀歌》
《郊祀歌十九章》是由文学家司马相如等人撰写歌词,由李延年等音乐家为之配曲的歌颂天子的音乐词章。 4)鼓吹乐
又名“黄门鼓吹”,分为二部:鼓吹:又名短萧铙歌,乐器有排箫和茄,用于朝会和行进时的仪仗音乐;横吹:乐器有鼓和角,用于军乐。 3、宫廷音乐家
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音乐家,被封为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曾将《摩诃兜勒》一曲编为“新声二十八解”,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3
第七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音乐
一、民歌 1、民歌概述 2、江南吴歌
1)《晋书· 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处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2)伴奏乐器:篪、箜篌、琵琶、笙、筝。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荆楚西曲 《莫愁乐》 二、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1、相和歌
相和歌原是对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通过它的演出形式可以鸟瞰它们的艺术发展历程: 1)徒歌 原是民歌,只有清唱,而无伴奏。 2)但歌 “一人唱,三人和” 3)相和歌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伴奏乐器:笙、笛、篪、节、琴、瑟、琵琶、琵琶、筝。 相和三调:平(宫)、清(商)、瑟(角) 2、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大型歌舞曲。 相和大曲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1)艳(引子部分) 抒情的歌舞; 2)多节歌曲,每节歌曲后用“解”; 3)趋或乱,结尾部分。
3、清商乐与南北方民间音乐的发展
1)清商乐的发展 清商乐的前身既是相和大曲,随着音乐文化的南移,原来的中原旧曲加上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总称为清商乐。
14
2)倚歌:“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 三、民间舞蹈音乐 1)《巴渝舞》 2)《鞞舞》 3)《公莫舞》 4)《铎舞》 5)《槃舞》 6)《拂舞》
7)《钵头》、《代面》、《踏摇娘》 四、百戏
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代百戏”,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戏等,后与散乐同。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音乐史讲义(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