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校心理咨询(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询工作必须首先考虑到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个体唯有抱着解决问题的渴望,才能产生好效果。

9.科学性原则。咨询师给予求助学生的点拨和引导应该是科学、正确的,能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科学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工作被承认接纳和持续开展的保证。

10.疏导性原则。咨询师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省自己,及时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1.平等性原则。建立平等信赖的关系是咨询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双方都应积极地调整心态,解决好角色转换问题。平等更重要是一种平等相待的态度。

12.灵活性原则。这要求咨询员在不违反其他咨询原则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灵活地应用各种咨询理论、方法,采用灵活的步骤,以便最有效地达到咨询的效果。

13.对来访者负责的原则。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申,一言一行应以来访者的利益为重。以来访者利益为重的同时不能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所以在咨询中有正当泄密的情况,如来访者有自杀或攻击他人、破坏公共设施的企图。

第三节 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

心理咨询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咨询思想、目标定向、促进其心理咨询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根据在心理咨询中采取的技术和理论咨询模式可以划分为:个人中心咨询模式、心理分析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交互分析治疗模式等;从学科划分有:医学模式、教育学

21

模式、心理学模式;按照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同,还可以分为:障碍性心理咨询模式、适应性心理咨询模式、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学校心理咨询基本模式的确立,要根据心理咨询的目的、对象的特点而定。基于我国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和国内外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以及十多年来我国心理咨询实践经验的积累,把学校心理咨询确立为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导的心理咨询模式,己经为我国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所认同。 一、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

1.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1)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概念 该模式强调咨询的对象是那些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者的任务就是要使咨询对象学会应对的策略和有效的行为,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原已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咨询的核心是成长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它把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成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问题,而不是个人心理上的变态与疾病。因此,发展性心理咨询是以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的。

(2)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理论依据 早期研究发展性任务的著名学者埃里克森 (E·Erikson)和哈维格斯特 (R·J·havighurst)指出,人生在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任务。埃里克森提出了生命全程发展观,将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危机,这种危机同时也是一种促进成长的契机。学生正处在儿童期、青少年后期和成年初期,青少年后期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身份角色的认同和身份角色的危机;而成年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关系和疏离。

22

埃里克森的理论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个人心理的成长,重视环境、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为发展心理咨询模式的建立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哈维格斯特所提出的“发展课题”也是发展性心理咨询理论的重要基础。他把人生划分为6个时期,认为人生发展的课题是社会对各个发展阶段的人们所提出的要求,人的成熟是通过完成这些课题而实现的。个体若顺利完成了该时期的发展课题,就会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并有利于他顺利完成以后的发展任务;如果某阶段的发展课题没完成,他就会沮丧、不安,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进人下一个阶段发展课题的完成。

舒伯 (SuPer)以职业取向为出发点也提出人生发展的五个阶段:成长阶段 (1-14岁)、探索时期 (15-2岁)、职业确立阶段 (25-44岁)、维持阶段 (45-60岁)和衰退阶段 (60岁以上)。此外,皮亚杰 (J.Piaget)、柯尔柏格L.Kohlberg)等心理学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性心理咨询理论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发展性心理咨询的目标 促进个体成长、学习和发展是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三个重要目标。

(1)成长目标 指通过心理咨询这一过程促进青年学生积极面对成长危机,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学习、交往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通过对危机的妥善处理提高个人的自主意识、自助能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学习目标 指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学习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身体发育中的各种变化,便之表现出与学习、生活、交

23

往活动的变化及身体发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学会认识、评估、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困难面前能积极发现个人与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找到调整自己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个体的顺利成长。

(3)发展目标 指通过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3.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内容

(1)自我认识的能力 促进青年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建立一个稳固、健康的自我意识,准确地感知自我、接纳自我、监控自我并完善自我。

(2)情绪管理能力 帮助青年学生认识情绪的功能,能够主动体验情绪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情绪监控系统,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检测、评估、调整,建立一种稳固的积极的情绪感知模式。

(3)学习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人潜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的学习情绪、正确的学习行为和较高的学习效率。

(4)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会处理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发展交往技能,消除人际交往的矛盾和障碍,缓解交往压力等。

(5)健全人格的培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正视自己人格特质,预防不良人格的产生,养成优良的核心人格特点。

(6)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兴趣和愿望,认识自己创

24

造的潜能,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发展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7)职业发展能力 帮助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明确目前的学习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专业和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邀请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中小学出现了要求把全体学生纳人心理咨询工作对象的改革趋势。在这一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颇凯 (William.Purkey)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实验,即邀请教育研究。幻世纪80年代后期邀请教育理论被引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形成学校心理咨询的邀请模式。

1.邀请模式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邀请模式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人员、物质条件、政策制度和教育过程等因素,把学校变成对每个人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价值。

(1)邀请模式的哲学基础 邀请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邀请模式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邀请模式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第一是尊重,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因而应该受到相应的对待和尊敬。第二是信任,教育是各方面共同协作和合作的活动,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应相互尊重彼此在教育活动中的做法和态度。第三是乐观,教师积极乐观地对待学生将有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第四是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学校心理咨询(5)在线全文阅读。

学校心理咨询(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637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