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② 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为什么一般都是100?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2. 质量单位。 我们把它叫重量单位,但是一个物体重量是随着气压、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国际上一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
①一克有多重?一千克呢?一吨呢? ②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 时间单位。
(1) 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2) 进率:1年=12个月 1月有31日、30日、28日或29日
1年=365天(闰年366天)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 说一说
一个月有多少天?怎样判断某一年的二月是28天还是29天呢?(一般的年份如果除以4,没有余数,那么就是闰年;反之则是平年。但遇到整百年份时,是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① 1节课有多长?1小时大约有多长? ② 1秒是多长?你跑100米大约要多少秒? 4. 人民币单位。
(1)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 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5练习
(1)1个鸡蛋约50();马老师体重约90();卡车的载重量约3()。 (2)绕操场走一圈约用5();火车提速后从北京到郑州约需要5();从班级前门走到后门约需5()。
(3)一个月分成()旬、()旬和()旬。平年二月下旬是()天,一月下旬是()天,平年的第一个季度是()天。
(4)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是()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5)小明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几岁吗?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
二、单位换算
1. 说一说。
什么叫名数?(计量的结果要用数来表示,并且还要带上单位名称,通常把它们合起来叫做名数)
31
什么叫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
什么叫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
(1) 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 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2. 练一练。
(1)3时20分=( )分
(2)2.6吨=( )吨( )千克 (3)3080克=( )千克( )克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5)2千米800米=()千米=()米 (6)5升50毫升=()升=()毫升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在学生理解单位改写的原理的基础上,再引导运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进行改写。
3. 教材8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六
第八部分 比和比例(一)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 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复习重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队,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各部分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外项、内项 名称 基本性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质 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于两个外项的积。 引导提问: (1)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3)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2
(4)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2.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1) 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2)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3)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填空。
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分分子 分数分数 线 母 值 除被除除号 除法 数 数 (4) 举例。 5:6=
比值 分数商 ???( )÷ ) ??3. 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1) 比的基本性质的用处? ① 化简比。
4:25
6824 0.12:2
510:721
结果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13:2②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求比前项/后项 值 化简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比 的数(0除外) (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解比例:
35:x?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 ②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说明根据.师生共同评价. 4. 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2) 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 比例尺1:3000000表示 (缩小比例尺) ② 比例尺20:1表示 (放大比例尺) ③ 比例尺0 30 60km表示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
33
已知比例尺,怎样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
两地的实际距离。
二、巩固练习。
1. 求图上距离。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厘米表示?
2.
18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
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第1、2题。
第九部分 比和比例(二)
复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正、反比例的意义。 (1)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 学生回答要点: 正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
③ 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 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 两种量的积一定。 (2) 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 板书:
yx?k(一定)??正比例
x?y?k(一定)??反比例
(3) 教材89页例4
① 组织学生审题后独立写出答案。 ② 组织学生议一议,集体评议。 ③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
师强调:第1小题的前后项不能随意交换。第2小题说明两个比的比
值表示工作效率,比值相等说明工作效率相同。第3小题可以用比例解,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但要注意符合题意。
(4) 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4
①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②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③ 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 ④ 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⑤ 圆的周长和半径。 ⑥ 圆的面积和半径。 ⑦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⑧ 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⑨ 8X=Y,X和Y。 ⑩ X=8/Y,X和Y。 同时同地,竿高和影长。 2. 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 学生回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② 师生共同概括。
A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设未知数X;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E解比例;F检验。
(2) 举例。
修一条公路,全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种一共需要多少天?
题中“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要求按照解题步骤一步一步完成。
① 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路程(工作量)和时间 ② 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路程(工作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③ 题中的等量关系应该怎样表示? 3天工作量=全部工作量 3天 全部时间
强调: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 1.5:3=12:X
④ 设未知数X,解比例。(过程略) ⑤ 栓验。
二、 巩固练习 1、200克的海水可晒盐6克,照这样计算,晒4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 2、测量小组的少先队员测得一幢楼房的影长为22.5米,同时把2米长
的竹竿立在地上,测得它的影长为1.8米。求这幢楼房高多少米?
完成课文练习十七第3~5题。
第十课时 数学思考(一)
复习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 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2(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