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面各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
在一定的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时间和加工零件个数。 2、说一说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二、综合练习
1.用比例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有一批纸,可以装订每本24矾的练习簿216本,如果要装订成每本18页的练习簿,可以装订几本?
(2)装订一种练习簿,装订200本要用4800页纸,有12000页的纸可以装订多少本?
(3)一条人行道,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00块。如果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注意:方砖是用面积铺地,而不是用边长铺地。)
过程要求:
找出相关联的量,判断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写出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列比例式解答; 解比例; 检验。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九第6、7题。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 意项基本性举义 数 质 例 比 比 例 二、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
6
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请学生上台板书。
师(4)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如:X:1/2=2/3:4
解:4X=1/2×2/3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4X=1/3 X=1/3÷4 X=1/12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不同关系点 点 式 正比 例 反比 例 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
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
(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7
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师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运算的结果商相当于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即Y=KX,K一定。所以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统一用乘法关系式来判断。把题目中的三种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成正比例,如果是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
3、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定 ( )比例 ( )比例 一定 (2)3X=Y Y和X( )比例 (3) Y和X( )比例
4、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 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圆的半径和周长。
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
五、作业: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第十四课时 比例的应用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比例尺 1、什么是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说一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3000000 (2)比例尺
(3)比例尺20:1
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进行改写吗? 如: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改成数值比例尺。 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分别是什么项为1? 填空。 比例尺 图上距实际距离 离 12厘米 600千米 1:50000 1.2千米
8
1:60000015 00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求出各题结果。 (2)汇报,填空。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各边接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而形状不变。
二、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顾与交流,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4)检验,并写答句。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巩固练习
(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
(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5天能安装多少米?
(3)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第四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撮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如果要对六年级各个班学生人数进行统计,你觉得应该选用哪种统计图最合适?为什么?
9
2、如果要反映老师十年来的工资变化情况,你认为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说说你的理由。
3、老师调查了一些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略) 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
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 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 (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 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 (3)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略) (1)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
(2) 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①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
②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③ 汇报交流结果
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
小结: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从统计图中得出A牌彩电是最畅销的结论。
(3) 建议
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
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将“其他”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
(1) 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 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3)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