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A.1/2 B.1/3 C.2/3 D.5/6 5.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6.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 0.91 g/cm3 ,5%的氨水的密度为 0.98 g/cm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计算
7.将铜、锌混合物投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使①Cu,② Cu(NO3)2,③HNO3,④Zn(NO3)2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8.3.2g铜与过量硝酸(8mol/L,3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 ,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 ,则此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a)mol B.(0.1+a)mol C.(0.05+a)mol D.amol
9.向100 mL 12mol/L 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0.6mol C.小于0.6mol D.介于0.3mol 和0.6mol 之间
10.某硝酸盐R(NO3)2 受热分解为 RO、 NO2 和O2,将生成的气体充满已干燥烧瓶(标况),在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 B.1/28mol/L C.1/14mol/L D.1/22.4mol/L 二、填空题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室温下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气体,其同温
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气体,其理由是__ ____ 。
12.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放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有如下变化关系:
①推导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乙____丙____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②写出甲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收集氨气使用 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 三、计算题.
14.把标准状况的NO2、NH3、N2组成的混合气体10L,通过稀HNO3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2.5g,气体的体积缩小到3.28L。求混合气体各成分的体积。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c 7.B 8.B 9.D 10.B
11.NH3、CO2、NO;1:2:2;HCl、O2理由是:NH3会与HCl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4Cl,所以有NH3就一定不含HCl;NO遇O2会变色,而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有NO就一定无O2。
12.①甲C、乙浓HNO3、丙Cu
A CO2和NO2 B NO C CaCO3 D Cu(NO3)2 ②C+4HNO3 CO2↑+4NO2↑+2H2O 13.(1)2NH4Cl + Ca(OH)2 2NH3↑+ CaCl2 +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14.设混合体中NO2为XL,NH3为YL,依题意有: 3NO2+H2O=2HNO3+NO气体体积减小
溶液质量增加
NH3+HNO3=NH4NO3 气体体积减少
溶液质量增加
依题意得
解得 X=6.72(L) Y=2.24(L) N2体积为10-6.72-2.24=1.04(L)
第十二单元 硫的转化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是 A.FeCl3 B.SO2 C.CuS D.FeS
2.在一定条件下,SO2跟下列物质起反应时,仅显酸性的是 A.O2 B.H2S C.HI D.Na2CO3
3.下列反应中,S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2SO2+O2 2SO3 B.2H2S+SO2=3S↓+2H2O
C.SO2+Cl2+2H2O=H2SO4+2HCl D.Ca(OH)2+SO2=CaSO3↓+H2O 4.不能鉴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试剂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把SO2通入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中,肯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Ba(NO3)2,HCl B.BaCl2,NaCl C.NH3?H2O,CaCl2 D.MgCl2,(NH4)2SO4
6.SO3、SO2和O2的质量比为5:4:2,其分子数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1:3:2
7.将SO2气体缓缓通入下列各溶液中,随着SO2的通入,而溶液的酸性先弱后强的的是 A.溴水 B.氢硫酸 C.氢氧化钠 D.亚硫酸 8.空气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主要是雨水与SO3或SO2反应,最终形成的H2SO4、还有少量的NO2及C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与H2CO3造成的
B.温室效应是CO2具有增高地球温度的效应造成的
C.CO能与血红蛋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降低血液输入氧的能力 D.吸烟能制造CO2污染空气
9.为了同时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杂质HCl和SO2,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CaO固体粉末 10.对于反应:3S+6KOH=2K2S+K2SO3+3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反应中共转移8mol电子
C.还原剂和氧化剂质量比是1:2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2 二、填空题
11.有一瓶放置时间较长的亚硫酸钠固体,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该试剂是否变质?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2.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混合气体中的CO2气体,甲、乙、丙三同学设计了3个实验方案:
3个方案中,最严密的是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
13.溶液混合后是否有沉淀产生(填有或无),出现沉淀的主要原因请简要说明。 A.1mol/L,Na2S溶液与0.5mol/L Na2SO3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 B.0.2mol/L Na2SO3溶液、0.2mol/L Ba(NO3)2溶液和0.5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 C.0.1mol/L Na2SO3溶液、0.2mol/L BaCl2溶液和0.5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 三、计算题
14.某金属的可溶性硫酸盐和碳酸盐2.48g,与过量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4.3g沉淀,将沉淀洗净后,放入过量稀硫酸中,除有无色气体产生外,发现沉淀质量增至4.66g。试求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B 6.A 7.B 8.D 9.C 10.C
1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加放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该试管中加入过量盐酸,如沉淀全部消失,溶液无色透明,证明试剂没有变质。 SO32-+Ba2+=BaSO3↓
BaSO3+2H+=Ba2++H2O+SO2↑
如果沉淀部分消失,证明试剂已有部分变质。
12.丙。CO2,SO2混合气经KMnO4溶液后除去SO2,再经稀品红溶液其不变浅或褪色,说明SO2已除尽,末端使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是CO2所致。
13. A.Na2S与Na2SO3两溶液混合没有反应,不会析出硫。它们必须在酸性溶液中方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B.Ba(NO3)2与Na2SO3可生成BaSO3沉淀,但它溶于酸,且而是逸出SO2。SO32-氧化为SO42-,而产生南溶于酸的BaSO4沉淀(或生成的BaSO3被H+、NO3-氧化为SO42-而产生难溶于酸的BaSO4沉淀)。C无。 14.解:设4.3g沉淀中碳酸钡为xg.
BaCO3+H2SO4=BaSO4↓+H2O+CO2↑ △m(BaSO4-BaCO3) 197 233 233-197=36 x 4.66-4.3=0.36 197g:xg=36g:0.36g x=1.97
n(碳酸盐)=n(BaCO3)= =0.01mol n(硫酸盐)=n(BaSO4)= =0.01mol 因为只有1价金属的碳酸盐才是可溶的, 设Ar表示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0.01(2Ar+60)+0.01(2Ar+96)=2.48 Ar=23.
答:该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23.
第十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一选择题(单选题)。 1.按照HCl、( )、Ca(ClO)2、Cl2O5、HClO4的排列规律,选出一种适当的物质填入括号 A.NaCl B.NaClO C.Cl2O7 D.Cl2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此盐是
A.AgF B.AgCl C.AgBr D.AgI
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卤离子x-(x-指Cl-、Br-、I-),若向甲中加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4.镁粉在焰火、闪光粉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的最后一步是将镁蒸气在气体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A.空气 B.O2 C.CO2 D.H2
5.在有水参加的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A.2F2+2H2O=4HF+O2 B.C+H2O(气) CO+H2 C.Cl2+H2O=HCl+HclO D.2Cl2+2H2O=4HCl+O2 6.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能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的是 A.溴水和碘水 B.盐酸和稀硫酸酸 C.溴水和稀HCl D.浓HNO3和氯水
7.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①氧气,②空气中,③CO2中充分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8.将KCl和KBr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干溶液得固体物质11.175g,则配制的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B.3:2:1 C.1:3:2 D.2:3:1
9.从化学原理和经济利益角度分析下列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10.某温度下,将Cl2 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lO 、NaClO3 的混合液,经测定 ClO-与ClO3- 的浓度之比为1:3,则 Cl2 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二、填空题
11.一硬质玻璃管的两端装有带导管的塞子,左、中、右分别放有3个湿棉球(如图所示)。c球浸有淀粉碘化钾溶液;b球浸有碘化钾浓溶液;a球浸有溴化钾溶液。实验时,从右端缓缓通入氯气,同时在b处微热,并逐渐向左移动酒精灯。则可观察到:在a处有____色的____产生;在b处有____色的____产生;c球变成____色;稍冷却后,b、c之间的管壁上有____色的____析出。通过实验可以判定Cl2、Br2、I2的氧化性____最强,Cl-、Br-、I-的还原性_____最弱。
12.有A、B、C、D、E 5瓶溶液.分别是HCl、CaCl2、Na2CO3、AgNO3、KI溶液.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见图(图中“↓”、“↑”、“─”符号分别表示生成沉淀,气体和无明显变化),由以上实验结果判断各瓶内所装溶液是:
A. B. C. D. E.
13.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消失。
试用文字简要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① ②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三、计算题
14.工业上从海水制取溴时,是以氯气氧化海水中的Br-,然后用空气将溴吹出,以氢氧化纳溶液吸收(Br2跟烧碱生成NaBr和NaBrO3)。再用硫酸酸化得单质溴。 (1)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任意两个)。
(2)如海水中溴的含量为0.027%.计算多少吨海水可制得1.0t溴 (假定溴无损失)。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C 7.D 8.B 9.D 10.D
11.深红 液体 紫 气体 蓝 紫黑 晶体 Cl2的氧化性最强 Cl-的还原性最弱。 12.HCl, CaCl2, Na2CO3 , AgNO3, KI.
13.①氯气跟氢氧化钠反应碱性消失②过量的氯水中的次氯酸把酚酞氧化褪色;向褪色后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化学 必修1 一课一练 共18套 鲁科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