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科学 一、选择题(单选题)。 1.1965年,我国化学家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 ,为我国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A.牛胰岛素 B.猪胰岛素 C.羊胰岛素 D.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分析和测试物质结构、跟踪化学反应过程的技术。下列不属于现代化学研究重要手段的是
A.X-射线 B.天平 C.质谱 D.核磁共振
3.1959年我国报道了氢化锂和氢化铝锂的研制工作,后来有关单位成功的开发出 A.蒸汽汽车 B.天然气燃料汽车 C.电动汽车 D.氢燃料汽车
4.199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美国的奥地利裔科学家瓦尔特?科恩(Walter Kohn)教授和英国的约翰?波普(John Pople)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是运用实验和理论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在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5~6小题。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 O2+O Cl+O3→ClO+O2 ClO+O→Cl+O2,总反应:2O3→3O2 5.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原子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6.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7.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全部 8.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少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B.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自净到正常值
C.大气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 D.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于氧气的含量
9.在下列情况中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焚烧树叶;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排放;⑤天然气的泄露;⑥房屋装修;⑦吸烟
A.除⑥以外 B.除①②以外 C.除⑤⑦以外 D.全是
10.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是①实验室使用排风电扇;②开发新能源;③冶金工厂产生的工业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到空气中;④向煤中掺入一定量的石灰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击。煤、石油、天然气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一些著名的地质专家预测,石油产量最早可能在2010年,最迟在2037年达到顶峰。此后就会不可逆转地下降,
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将大幅上升,且难以回落。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会放出多种污染大气的化学物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氢燃料电池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的同时排出的只有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在美国《科学》上撰文指出,氢燃料系统未必对环境完全无害。氢比空气轻得多,很容易向空中运动。研究员们估计完全使用氢燃料将导致进入大气同温层的氢分子增加到目前的3倍。同温层距地面15-40km,包含臭氧层,氢分子进入同温层会被氧化成水。
发展氢燃料系统的主要提倡者杰里米?里夫金说“当转而利用一种新能源的时候:,你必然设想它可能产生一些环境影响,但是氢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物,依然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地制备大量氢气,以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从化石原料制取氢气,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及工业装置,并在不断研究改进之中,所制得的氢气主要作为化工原料,如合成氨、合成甲醇及油品等。但从化石原料制取氢气的过程必然会放出二氧化碳,因此不能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非化工原料制氢主要是指从含氢物质制取氢气,其中水电解制氢技术已成熟并有工业生产装置,但电能消耗较大(每立方米氢气耗电约4~5kw-h),目前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从水中制氢是理想的制氢方法。 【思考】阅读以上文摘,并注意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完成下列填空。
(1)理想的制氢方法是 ,此过程是 (填写“释放”或“消耗‘)能量的过程。氢气是一种高效而又没有污染的 级能源。
(2)水电解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关于用水制取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获得氢能源
(4)作为能源,氢气具有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第二 。第三最大的优点是 。氢气的重量轻、密度小,便于运送和携带,容易储藏,与难储存的电相比,优越性更为显著。 12.在化学科学领域,化学家们可以在显微镜层面上操作 和 ,组装 、 和 等。 13.化学的特征就是 和 ,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还是一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实用的科学。20世纪初,如果没有 的化工技术,就不可能制造出增产粮食所需要的大量氮肥,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如果没有 的成功研制,面对许多疾病人们将束手无策。 三、计算题。
14.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既熔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它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能熔化,在日落后又可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用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水合晶体有关数据如下:
Na2S2O3?5H2O CaCl2?6H2O Na2SO4?10H2O Na2HPO4?12H2O 熔点(℃) 40.50 29.92 32.38 35.1 熔化热(kJ/mol) 49.7 37.3 77 100.1
(1)上述潜热材料中最适宜应用的两种盐是(用化学式表示) 。 (2)实际应用时最常采用的(由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 。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1)从水中制氢 消耗 二 (2)2H2O 2H2↑+O2↑
(3)A
(4)可以用广泛存在的水作原料来制取 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12.分子,原子,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分子机器。 13.认识分子,制造分子,合成氨,新药物
14.(1)Na2SO4?10H2O;Na2HPO4?12H2O (2)Na2SO4?10H2O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选择题(单选题)。
1.金属钠着火,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剂 D.干沙
2.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小于4% D.大于4%
3.将4.6g钠与1.6g硫粉迅速混合,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A.黄色固体纯净物 B.硫与硫化钠 C.过氧化钠和硫化钠 D.氧化钠和硫化钠 4.下列各选项中物质在反应时,生成白色烟雾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C.钠在氯气中燃烧 D.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5.能直接使有色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A.盐酸 B.次氯酸 C.次氯酸钙 D.氯气
6.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
7.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8.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A.稀H2SO4 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钾溶液 9.金属单质与足量Cl2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中,不正确的是 A.FeCl2 B.AlCl3 C.FeCl3 D.CuCl2
10.钠在干燥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0.70g,溶于水后,可被100g质量分数为0.73%的盐酸恰好中和,钠的氧化物的成分是
A.Na2O2和Na2O B.Na2O C.Na2O2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
11.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在状况下产生氢气的质量比是 ,若过量的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12.在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 分子,主要存在 离子,请按粒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排列这些分子和离子 。(可不考虑水电离产生的离子)
13.2001年07月08日广州日报记者李波摄影报道《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广州市珠江
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门成功打捞,在整个过程中,幸无人员伤亡。
据现场一位围观的群众讲,早上10时多,石溪涌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窜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一位妇女惊讶地说。随后,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10米高,还有许多白烟飘到了旁边的正大公司里面。 正大公司的一名保安说,飘进公司的白烟内还有许多没有燃烧的残渣,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会突然着火,为了防止引起火灾,公司的人只好在烟尘降落的地域喷了许多水,以便引燃这些仍然没有燃烧的东西。“平常我们都是用水灭火,今天却要用水引火。”一位保安笑着说。 为了查清爆炸物的性质,消防队员们不但通过手提电脑查阅危险品的种类,还请来了还处在筹建阶段的广州市消防专家组。从广州市化工集团等单位赶来的化学品专家们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遇水极易燃烧的金属钠。 据悉,早在前日,珠江水面上就发现了两个铁桶,其中一个在车陂附近的江面上爆炸了,另外一个则在石溪水面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据说,晚上6时45分左右,该船曾经将铁桶打捞上船,本打算清洗过后使用。但是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
据现场的消防队员证实,除了前日爆炸的2个,和昨日下午在石溪涌内发现的2个,加上附近水警码头捞上来的1个,和珠江上一艘船只捞起来挂在船尾的一个,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6枚装满金属钠的“水雷”。
(1)请写出文中“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解释为什么“但是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
(3)根据相关化学原理,解释“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的原因。万一不小心接触到金属钠,应该怎么处理?
(4)根据相关化学原理,解释“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的原因。如果保存金属钠的仓库失火,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灭火? 三、计算题。
14.将70g含过氧化钠的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C 7.C 8.C 9.A 10.A 11. : : ,钠
12.新制的饱和氯水中存在H2O、Cl2、HClO分子;存在H+、Cl-、ClO-;所含分子和离子由多到少的顺序为:H2O>Cl2>HClO;H+>Cl->ClO-。
13.(1)2Na2O2+2H2O=4NaOH+O2↑ 2Na+2H2O=2NaOH+H2↑
(2)桶打捞之后,虽然与水脱离,但是大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与大量金属钠接触之后立即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小颗粒挥发到空气中,因而出现“白烟”。 (3)手掌表面渗出的水分与金属钠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烧碱,所以“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应该用大量水冲洗后,涂抹少量硼酸。
(4)大量金属钠与大量水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大量可燃性气体氢气和强腐蚀性物质烧碱,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引起氢气爆炸和金属钠剧烈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14.本题可利用两个化学方程并设两个未知数求算。可设Na2O2、Na2O的质量分别为x,y,
则:x+y=70①
利用化学方程式分别推导出各自与水反应生成NaOH的质量(用x或y的数学式表示),以及O2的质量(用x的数字式表示)。最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及NaOH质量、NaOH溶液质量列出式②,两式联立,可求出x和y。
设原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为x,Na2O的质量为y。 x+y=70 ①
2Na2O2+2H2O=4NaOH+O2↑ 156 160 32 x x x Na2O+H2O=2NaOH 62 80 y y
NaOH总质量为 x+ y
NaOH溶液总质量为70+98- x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 =0.5 ② ①②联立,解得:x=39 y=31 Na2O2为39g,Na2O为31g
第三单元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一、选择题(单选题)。
1.体积相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不同溶液中,一定含有相同的 A.溶质质量 B.溶质分子数 C.溶质离子数 D.溶质的物质的量 2.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则 A.消耗盐酸同样多 B.放出的二氧化碳后者多 C.碳酸钠消耗盐酸多 D.放出的二氧化碳前者多
3.用食盐晶体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250mL,不需要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250mL容量瓶,③量筒,④玻璃棒,⑤胶头滴管,⑥托盘天平,⑦酸式滴定管,⑧酒精灯 A.③⑦⑧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4.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CH4,②3.01 1023个HCl分子,③13.6g硫化氢,④0.2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数:①>④>③>②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跟3体积Y2(气)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XY3 B.X3Y C.X2Y3 D.X3Y2
6.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mL,则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化学 必修1 一课一练 共18套 鲁科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