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6 页

例2:《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例3: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3.借助意象的象征意义。(见“意象集锦”)

(三)精练性:诗歌的语言往往一字传神,一字就是千言万语,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表现力。既能表现出景物的音乐美、绘画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又能表现出人物的神态美、神情美、情感美和性格美。

例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例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例4: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四)跳跃性:古人写诗受格律的限制,为了押韵、对仗和平仄往往不得不对字词进行临时性的改变或超常规的组合。诗歌的这种超常性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省略(跳脱) (1)省略主语

例1:路人借问( )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例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 )亦沾衣。 (2)省略谓语动词

①只用一个简单的名词性短语作为诗句

例1:山中( )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例2: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把两个名词性短语排在一起,让读者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1:秋声( )万户竹,寒色( )五陵松。 例2:浮云( )游子意,落日( )故人情。

③流水对(串对)的起句与对句构成复句,其中一个分句有谓语,一个没有 例1: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塞女汉宫姬。 例2: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④有副词而无动词

例:故国犹( )兵马,他乡亦( )鼓鼙。(鼓鼙:借指战争,此处可理解为烽火连天。)

(3)省略介词

例1:疑是银河落( )九天。 例2:故人( )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4)省略连词 例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 例2: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5)省略中心语

例1:四座( )泪纵横。 例2:角声( )满天秋色里( )。

- 16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7 页

2.倒装(倒文) (1)主谓倒装

例1:风雪夜归人—— 例2:时滴枝上露—— (2)动宾倒装

例1:将军金甲夜不脱—— 例2:春色满园关不住—— (3)定语与中心语倒装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 例2: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4)主宾倒装

例1:荡胸生层云——

例2: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3.活用

例1:宁问春将夏,谁怜西复东。( 例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例3: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 例4: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 例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4.流水对(串对)的起句与对句构成特定关系.了樱桃,绿.

了芭蕉。( 例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例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例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例4:一身许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课堂训练:下列诗句中的语言有含蓄或跳跃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6.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7.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8.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 17 -

))))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8 页

二、诗歌语言的炼字炼句

诗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一句点睛,常常为了一字一句反复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古人炼字炼句的生动写照,全诗也往往就因这一字一句而境界全出或神韵顿生。这样的字眼,我们称之为“诗眼”或“词眼”,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一诗之骨”。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炼得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炼字

1.动词 作用: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例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2.形容词 作用: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例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例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3.虚词 作用:化板滞为流动,开合呼应,疏通文气,悠扬委婉,活跃情韵。 例1: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例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例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

4.叠词 作用:增强韵律感、节奏感,音韵和谐或强调突出。 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5.数量词 作用: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例2: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6.拟声词 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生动形象。 例1:帘外雨潺潺 ..例2:自在娇莺恰恰啼 ..

7.色彩词 作用: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例2:两个黄鹂命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炼句

一诗之骨:诗中统摄全篇,集中抒情或阐明哲理的关键句。 例:《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声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清人浦起龙说“飞鸣声念群”是此诗的一诗之骨。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诗人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诗中的这只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我多么想念同伴啊!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地追寻,这真是一只感情热烈而执着的“孤雁”。诗人以孤雁自况,通过它的“飞”“鸣”“念群”集中而又形象地表

- 18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9 页

达了自己流落他乡,孤独无依,渴望与亲人、友人团聚重逢的情感。“飞鸣声念群”为此诗的一诗之骨,评价精准。

(三)诗眼词眼的作用 1.翻出新意

例: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辛”。

2.增添情趣

例: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

3.熔铸意境

例1:洪瑹的“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

例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例3:“寺多红叶烧人眼”

4.增强形象感

例: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5.化腐朽为神奇

例: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课堂训练: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首句中的“网”字用得很妙,试作简要赏析。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请简析理由。

- 19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20 页

三、诗歌语言的具体特点 (一)准确鲜明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达”就是准确顺畅的意思。所谓“准确”,是指语言能确切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好理解,恰到好处地表现事物的面貌和本质;所谓“鲜明”,是指能爱憎分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语言准确鲜明的鉴赏,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准确鲜明地状物、抒情、达意。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深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一种弦乐器。昭阳:即昭阳宫,汉成帝的居所。

这是一首描写失宠妃子的古诗。有人说,第三句中的“深”字,第四句中的“隐”字,既描写又抒情,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形象生动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讲究文采,才能使文章流传久远。这里的讲究文采,即是要求语言的形象生动。所谓“形象”,是指要选择具有鲜明形象性的语言来描绘事物,使状物如在眼前,写人跃然纸上;所谓“生动”,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新鲜,独特,灵活,动人。对诗歌语言形象生动的鉴赏,就是赏析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结合全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好处。

(三)凝练含蓄 司马光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司空图也主张诗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些,其实都是就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而言。所谓“凝练”,是指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所谓“含蓄”,是指作品要引人回味,发人深思。凝练与含蓄是分不开的,写得不凝练就不可能含蓄。含蓄与鲜明也并非矛盾,鲜明多就形象而言,含蓄多就内容而言。对诗歌语言凝练含蓄的鉴赏,就是体味诗歌语言的张力进而把握思想的丰厚。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中“门掩黄昏”一句用语凝练含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句的妙处。

-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4)在线全文阅读。

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09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