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1 页

草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②表现荒凉、偏僻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感伤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燕 温情、惜春、爱、沧桑、漂泊、信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落叶 失意、伤感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美酒 壮行

玉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红豆 相思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烛 相思、别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琴 知音 古道 荒凉 飞鸟 空远 长亭 送别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栏)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 11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2 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 质量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久立,新月似新霜。

诗歌前两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①,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②。

注:①建德:这里指桐庐江。②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1)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

(2)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邮雨泊 王士禛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注:清顺治十七年农历三月,诗人赴扬州推官任,途径高邮(今属江苏),泊船于高邮湖,触景生情,遥想出生于高邮的北宋大词人秦观而有此作。

(1)“南湖新涨水连天”营造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本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益州酒税,最后被贬到郴江,并削去所有的官爵。②幸自:本自,本来是。③潇湘:潇水、湘江。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妙在何处?请从

- 12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3 页

表现手法上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去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趣?

(2)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7.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这首元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

- 13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4 页

8.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缈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偶见 徐祯卿 临江仙 晏几道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

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

相思。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徐祯卿,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十年后,因恃才傲物,对时局痛心疾首,从大理寺左副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从此仕途失意,以致33岁竟含恨离世。

(1)徐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试作简要分析。

(2)徐诗中的“春恨”与晏词中的“春恨”含义相同吗?为什么?

- 14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5 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学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从总体上讲,它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和跳跃性等总体特征,我们称之为“诗家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塑造意象、营造意境来抒发情感或阐明哲理的物质外壳和唯一媒介。因此,读懂诗歌的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关键。鉴赏诗歌的语言即领会诗歌语言的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和音韵和谐等具体特点及风格特色。

一、诗歌语言的总体特征

(一)抒情性:诗歌总是用来抒发情感或阐明哲理的,即古人所说“诗言志”。 例1:《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例2:《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隐来。

(二)含蓄性:“诗贵含蓄”,诗人为了达到含蓄的目的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语言塑造意象、营造意境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 例1:《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例2:《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

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借助借代、典故、双关等修辞手法。 (1)借代:如古人常用“婵娟”、“玉兔”、“蟾宫”、“玉盘”等借指月亮;用“塞下”、“大漠”、“玉关”、“楼兰”、“燕然”等借指边境,暗示战争。

例1:风正一帆悬 .例2:武皇开边意未已 ..

例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2)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 例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例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例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3)双关:诗歌往往利用谐音双关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例1:《七日夜女歌》(南朝民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 .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3)在线全文阅读。

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09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