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6 页
(2)缘情造景,景由情生(景随情迁)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情景的比例
(1)景略情在(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情略景在(寓情于景)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情景的互动
(1)情景一致: 《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情景相悖: 。 《望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课堂训练;
春行即兴 李华
- 6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7 页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与景。
答:
忆秦蛾·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1935年2月25日经过两天极为惨烈的战斗,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二次娄山关战斗的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首词。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的写景抒情作简要分析。 答:
(三)物象
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理想志趣或对社会人生、生活哲理的感悟。这样的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物象的分析方法
(1)捕捉 ,挖掘 。 (2)咏物诗常用 的修辞手法和 ( )的表现手法,分析这类诗,一定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即 ,就能明白诗人意在何为,情发何端了。 《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所写物象为“竹”,由 等词语,可知“竹”具有 的精神品格。把“竹”的这些
特征与诗人自己联系起来,就能明白诗人 ,借“竹”表明了自己 。
课堂训练: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7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8 页
这首诗所写瀑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哪些人生哲理?
三、意象与意境
意象:融注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是 ,“象”是 。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互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乃是 ,“境”则是 。意象与意境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有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曲所写意象为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 寄寓了
(一)考点题型——分析意象型 常见提问方式:
1、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或:作者是怎样来写景的?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发挥想象描绘画面。 3、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句。 5、赏析“诗中有画”。
秋日行村路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牙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 (题型1)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① 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来写景:
②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 ③流露出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简述意象的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8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9 页
(注:《长信秋词》是拟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的某个秋天的事而作。) (题型2)发挥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示的画面。、 秋天到了,井边的梧桐叶早已变黄,已经深夜了,夜寒霜重,但是珠帘却未放下。房间里的熏笼、玉枕在惨淡的灯光下越发的显得暗淡陈旧,孤眠不寐的女子形孤影单、辗转反侧躺在冰冷的床上静听着皇帝那边传来的宫漏声。
(题型3)这是一首宫怨诗,诗歌前三句都在写景,写了哪些景,作用是什么? 诗中所写的景象有: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珠帘、寒霜以及暗淡的熏笼玉枕。 作用:①开篇点明题意,紧扣“秋”的时节特征,并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②利用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一种萧瑟冷寂的情感氛围,奠定了凄凉的情感
基调,同时又为女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塑造背景或环境,为人或物或情的出现做铺垫;或者干脆就是直接点题。 ②营造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③借景抒情或以景衬境、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 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题型4)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写“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既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的主观情感。 【方法总结】:
①先摆术语——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提取出景情关系的术语; ②结合诗句内容紧扣术语具体分析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题型5)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赏析《山中》诗中有画的特点。
①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满眼的绿色让人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②作者抓住“溪流、石头、红叶、山路”等物象,并用“白”、“红”、“绿”等色彩加以点染,③绘形绘色的描构了一幅色彩绚烂,毫无萧瑟枯寂的初冬山景图,流露了作者对生机勃勃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方法总结】
①叙:抓住诗歌主要物象描摹诗句内容;
②评:结合画面在形、色、动、静等方面所有的特征进行评点
③结:用“描构了一幅??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样的情感”作结。
- 9 -
诗歌鉴赏学案 共 50 页第 10 页
考点题型——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2.提问变体: 3.答题步骤:
(1)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切忌对诗句进行简单机械地直译、直接引用照搬或胡乱联想想像。)
(2) 。(一般选用两个双音节词,要力求准确,切忌胡乱堆砌,
语不中的。意境的特点类型大致有: )
(3) 。(切忌空洞,要适当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诗人感伤的情怀”尚显不足,最好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步骤1)本诗写一夜春雨过后,桃红柳绿,花落莺啼,桃花含着雨滴,柳树笼着朝烟,落英遍地家童未扫,山客犹眠长睡不醒。(步骤2)全诗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营造了恬静优美的意境。(步骤3)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恬淡的心境。
课堂训练: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意象集锦
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 象征离散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纯净洁白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油市太白中学诗歌鉴赏学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