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它被谁救了?等等。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小燕子》 教学目标:
1. 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唱歌曲《小燕子》。 2. 认识音符6的音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音乐磁带、录音设备、笔、纸、颜料。 (2) 学生准备:颜料、笔纸。 教学过程:
(1) 感知与体验:
欣赏歌曲《小燕子》,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感受燕子回归的喜悦心情,学生联想燕子回来要看完哪些老朋友?又会认识哪些新伙伴?
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围成一个圆圈当“家”,第一组把烟音符“1”,第二组扮演音符“3”,第三组扮演音符“5”,第四组扮演音符“6”,第五组扮演“小燕子”,教师弹四个音中任意一个音,“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带领下,从教室外(南方)飞回北方来“敲自己的家门”。
教师弹5,“小燕子”敲击音符“3”,当音符3的同学见状连忙紧缩“大门”不让“小燕子”进,反复找,终于找到了“家”。
几个组的学生扮演“小燕子”的老朋友,如:“柳树”、“松树”、“家桃树”,一组学生扮演“小燕子”,做“对话”游戏,一组问:小燕子你在找什么?“小燕子”回答:会来看望老朋友。另一组问:在南方有新伙伴吗?“小燕子”说:那边朋友非常多。“小燕子你找谁”?“我来看望老柳树,”南去的伙伴叫什么”?南方的朋友叫榕树。
学生在做“对话”游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如:疑问的语气,着急的表情,高兴满足的语气,兴奋喜悦的表情等还可以有音色、长短等的不同变化,如: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不同变化。
(2) 歌唱与表演:
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有当“榕树”、“柳树”、“梨树”等,学唱歌曲《小燕子》。
学生优先听音乐,边听边找音乐中大家的“新朋友6”“露了几次面”,然后,学生跟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再进行歌表演。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燕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音高,并能初步分辨简单音高。 2.能根据歌曲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2.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1. 感知与体验: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场景,如:一群“小燕子”在天上飞,边飞边唱着歌曲。哎呀,家在哪里呢?怎么不见了?学生可创造性的表演小燕子在天上的飞翔,燕子孩子与爸爸妈妈的对话等,然后再讨论是水面原因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 2. 聆听游戏:
活动一:学生可以分三组,分别扮演do、mi、sol三个音,听教师在钢琴上弹出c、e、g三个音,根据几个音出现的顺序,各组学生分别用身体动作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模唱出音高。之后教师在琴上弹出a,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他们思考、听辨a的音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它与其他三个音的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讲授有关a的音乐知识,例如其所在的位置形状和音高。
活动二: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都有学生扮演“小燕子”。在教师的琴声中找到自己的“家”。看看那一小组的“小燕子”找的又快又准确。 3. 歌唱与表演:
“小燕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这时候大家一起坐在小燕子的“家”里,唱起了歌曲《小燕子》,并不断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在这首歌曲中不蹲出现的6的音高,教师可加以强调。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高高的白桦树》 教学目标:
1. 接触俄罗斯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2.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俄罗斯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及《红莓花儿开》的歌曲磁带,本单元的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1) 感知与体验:
① 观看列宾等艺术家的作品和其他表现春天的作品,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 学生听《红莓花儿开》音乐磁带,在听教师的演唱,接着跟着音乐哼唱。 ③ 引导学生在此观看有关白桦树的绘画、摄影作品,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
白桦树。
(2) 律动与表演:
① 教师与学生共同创编动作,在《红莓花儿开》或其他表现春天的音乐伴
奏下,做律动。
② 分小组设计情节,创编动作,并进行简单的装扮,然后分组进行表演,
展现春天美丽的景象。
(3) 评价:
① 请表演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表演给大家看。 ② 相互评价,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艺术课本一年级下音乐2011.2.16 -(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