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四则运算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相互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
1、计算下面的题。 36+17=323+147=
2、根据上面的加法每题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例题,分析并解答。
(1)这是已知两端铁路分别是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应该用()法计算,我会列式:。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式。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法计算,我会列式。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三、交流展示。
1、通过自学我知道了。
和= + 加数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差= - 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 差 2、通过自学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四、过关检测。 1、用竖式计算
136+293= 348+461= 457-256= 417-165=
2、滨海实验小学举行篮球比赛,明明用了24秒完成了比赛,东东用了215秒完,成了比赛。他们一共用了多少秒完成比赛?
3、做一做,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7= 3043- 575=
五、作业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式子 28+19=47 47-19= 67-55=12 203+147=350 850-239= 2、计算
200+ = 654- =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四则运算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的验算用()。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相互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相互换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 预习导学 1、计算下面的题。 36+17=323+147=
2、根据上面的加法每题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教材例题,分析并解答。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3+3+3+3=12
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有关0的运算
你知道有关0的哪些运算?
a-0=( ) a+0=( ) a-a=( ) 0×a=( ) 0÷a=( ) 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三、 交流展示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通过合作学习后,我还知道了: 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 四、过关检测: 1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5)0乘()都得0;0除以( )都得0。 2、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25 800÷32=( ) (2)425÷17=25 17×25= () 425÷()=17 3、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 469+0= 32×3×6×0= 430×0= 0÷318 = 486-486= 546-0= 五、作业
1、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两个算式。 17×42=714 1125÷25=45 208×67=13936 1008÷48=21 2、填空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225 478 21 18 23 13 6 10 六、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的验算用()。
1.3 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学习目标:
1、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二、 预习导学 1、计算下面的题。
(1)42+6×(12-4)(2)42+6×12-4
2、说说以前学习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学例题4,并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顺序
(1)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 先算()
=
= =
(2) 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加固一个算式 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 一个算式中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再算()
= = =
三、交流展示,先分组讨论再归纳。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课堂检测
360÷(70-4×16) 158-[(27+54)÷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