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汶马高速施工组织设计(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③程序

在两端锚头上或锚头附近的构件上设置连接带阀压浆嘴的接口和排气孔,将水泥浆压入孔道,使孔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充满水泥浆,并且不使水泥浆在凝固前漏掉,水泥浆内掺塑化剂以增加水泥浆的流动性。

(9)T梁张拉,移动,运输,起吊,安装过程中,梁的两侧应有可靠的双侧支撑或其他固定措施,以防止倾覆。

(10)T梁的存梁期不宜过长,控制在三个月内,以防止预制T梁的反拱值过大。

(11)对成品梁及时进行编号,确保梁体安装准确,编号应规范统一,简单易懂。

2、预制T梁安装及湿接头、湿接缝施工 (1)预制T梁安装

本标段预制梁体采用架桥机或其他满足起重要求的吊装机械进行架设安装。安装过程中应确保梁板轴线与桥梁设计轴线平行,并保证支座安装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梁体现浇接头施工

现浇连续接头段的范围包括横隔梁混凝土、梁体以外的桥面板以下部分的横梁混凝土及边梁悬臂桥面板的混凝土。模板安装牢固后,冲洗已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在日温度最低时浇筑连续接头及桥面板下横梁混凝土。

(3)纵向湿接缝施工

湿接缝采取吊模施工,湿接缝钢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确保钢筋质量及数量,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养生。

(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施工

我标段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主要为简阳坪现浇桥及夹山中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整体现浇、连续张拉预应力钢束的方法进行施工。箱梁各跨跨中向上按二次抛物线设置预拱度,箱梁混凝土采用二次浇筑。

1、支架工程 (1)支架布置

在加固的地基上横桥向平行铺设一排枕木,以增加立杆和地基的接触面,减少支架下沉,枕木间距为0.8m,碗扣支架沿横桥向的间距为0.5m,沿纵桥向的间

19

距为0.8m,横杆步距为1.8m。立杆间加设剪刀撑和斜撑。

(2)安装底模横梁及标高复测

顶托标高复测完毕后,即可安装梁底横梁(15×15方木),为保证板梁底面平整度及标高的准确性,方木应该经过统一压刨处理,待横梁安装完毕,最后再复测一次控制点标高,其余拉线控制。

(3)支架抛高值的确定

因施工荷载和杆件受压而导致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以及支架基础沉陷,支架搭设时给支架预留了一定施工抛高值。支架的抛高值=钢管接头非弹性变形值总和+地基沉降值。

(4)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采取在箱梁底侧模支好以后,用砂袋在底板上模拟恒载重量加载预压。

2、模板工程

(1)底模采用钢模,由于箱梁的底、侧模安装后,往往等到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内有许多杂物。应采用空压机进行清理,并可在底模板的适当位置设一块活动底板,以便进行清理。

(2)外侧模板采用整体钢模,长度5米一节,竖肋间距75cm。 (3)翼板底模型式同箱梁底模。 (4)堵头模板采用木模制作。

(5) 内模采用木模,自每跨跨中向两侧做成一定坡度,以利箱梁内养生水从通气孔内排出,模板支撑采用木质框架落地支撑。为便于内模拆卸,在箱梁0.25L

20

的顶板处设置60cm(纵向)X40cm(横向)的人洞。

3、钢筋工程

钢筋先在钢筋制作场制作成型,然后由吊车运输至箱梁上,按所处的部位可分为底板钢筋,腹板钢筋,顶板和翼板钢筋及横隔梁钢筋。根据施工的要求钢筋在绑扎过程中还需布预应力定位钢筋、螺旋筋、波纹管和预应力钢束。由于箱梁混凝土采用二次浇注,因此钢筋也采用二次绑扎。

4、箱梁混凝土施工 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免

影响梁体质量,混凝土中掺加适量减水剂。

(1)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注

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通过泵车输送浇注。 (2)混凝土浇注方式

从支架受力角度考虑,箱梁混凝土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及腹板,第二次浇注顶板及翼板,两次混凝土浇注接缝按水平施工缝处理,由于两次浇注混凝土的时间间隔在10天左右,所以第二次浇注时,底板、腹板的钢筋混凝土已经通过支座承受大部分的顶板混凝土自重,从而大大减少支架的受力。

浇注顺序纵向由悬臂端及跨中开始向墩台浇筑,横向由外侧悬臂板及墩中向墩顶处浇筑。由下而上,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

混凝土浇注后及时进行养护,养护采用湿草袋、麻布等覆盖。混凝土浇注三天后拆除内模、堵头模板。

5、预应力施工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以上时,开始张拉。张拉顺序及步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进行。预应力张拉采取应力及伸长量双控措施,张拉程序按设计进行。

6、预应力管道压浆 (1)压浆准备工作

在预应力张拉检验合格后,用砂轮机切割钢绞线,用水泥沙浆封锚。检查管道

21

是否顺畅,空压机吹净管道内残余物。

(2)水泥浆的制备

①水灰比在0.4-0.45之间,为减少收缩,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和减水剂。 ②配制的水泥浆要均匀,标准搅拌时间5分钟,使用要过滤,并不断搅拌,浆体压浆延续时间不超过45分钟,在压浆时全部打开排气孔、进浆孔、当排气孔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继续增压0.5-0.7Mpa ,稳定5分钟后关闭进浆孔阀门。

7、卸落支架及观测

支架卸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落架顺序和落架范围在管道压浆强度达至要求后进行。遵循全孔、多点、对称、缓慢、均匀的原则。

(六)桥面系施工 1、施工准备

(1)做好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准备足够数量且性能良好的施工机具,由专业施工协作队伍施工。 (3)做好测量工作,确保桥面标高及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2、浇筑桥面铺装前要进行桥面拉毛处理,然后用钢刷清除表面浮皮,且水冲洗后,进行钢筋网绑扎,钢筋加工安装完毕后,请现场监理转序,合格后浇筑桥面铺装混凝土,保证铺装层厚度以利现浇混凝土与其结合。

3、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运至现场后用混凝土泵车,从一联的一端毛勒缝起始,单幅全宽向前摊铺,用平板振捣实,中间不停顿,必须停止时采用平接缝处理。采用定制振动梁以控制平整度。抹平表面并在初凝前用硬塑刷拉毛。成型后的铺装层在收浆后及时养生,并封闭交通。

三、隧道及明洞施工

我项目隧道施工各项工序的工艺要求均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及《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等规范规程执行。

(一)隧道工程施工

本标段包含简阳坪1、2号两座隧道,Ⅲ、IV、V级围岩为主,根据地质资料及设计要求拟采用新奥法施工。计划由汶川方向进洞。

1、洞口明挖

22

洞口残坡积覆盖层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残坡积层往下为强风化至中风化砾岩,采用小炮松动爆破开挖人工配合清刷边坡。对已开挖成型的边仰坡立即采用锚网喷对坡面进行加固处理和防护。

2、进洞

(1)进洞开挖采用正台阶分步法进行,预留核心土。开挖一定长度后及时进行仰拱施作,落实软弱围岩“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和爆破震动速度。

(2)开挖轮廓线的周边采用密钻眼对岩体进行切割,拱部眼间距为20cm,边墙间距为30cm。

(3)洞口采用短进尺(第一次为0.5m)弱爆破,周边眼采用φ25小药圈,间断装药。

(4)爆破后对松散部分进行人工找顶清除,并检查断面尺寸,如有欠挖进行小炮处理,如没有欠挖,立即进行系统锚杆施工,安格工字钢拱架(在加工车间内加工制作成型)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

3、爆破开挖及出渣

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中根据爆破设计,结合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爆破试验并不断修正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按照“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施工工序进行,开挖作业由上至下,衬砌施工由下而上。坚持“随挖随支护和先喷后锚”的原则,喷锚或钢架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

钻孔以轮胎式掘进台车配多台风动凿岩机进行施工作业,具体施工时采用光面爆破。隧道出渣采用小型自卸车无轨运输方案,洞渣运至填方段用作路基填料,废方运至弃土场。

4、超前预支护

(1)Ф108管棚超前支护

对于软弱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预支护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的事故,从而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简阳坪1号隧道主洞洞口V类围岩地段采用超前管棚加注浆进行预支护,管棚在隧道上部拱圈断面开挖前施作,外插角及间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开挖面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

(2)超前砂浆锚杆预支护

为保证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和保持地层的完整性,超前锚杆在隧道上部拱圈

2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汶马高速施工组织设计(5)在线全文阅读。

汶马高速施工组织设计(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31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